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新人教版[001].docx
文件大小:17.09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3.58千字
文档摘要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在高一地理课程中学习的地球自转概念和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紧密相连。学生将复习地球自转的基本原理,并进一步探究地球自转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地理现象和影响,如昼夜交替、时差、地转偏向力等。通过联系已有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地理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视角分析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强化地理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地理探究:激发学生对地球自转现象的好奇心,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4.培育地理责任:使学生认识到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环境的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高一地理课程中已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此外,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有一定的了解,如昼夜交替、太阳高度角变化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三学生普遍对地理学科保持一定的兴趣,尤其是对地球自转这样的自然现象。他们在学习上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图表和实例来理解抽象概念,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理解可能存在困难,特别是在理解地转偏向力和时差等复杂现象时。此外,由于高三学习压力较大,部分学生可能缺乏时间和精力深入探究这些复杂问题。此外,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理解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是一个挑战。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屏幕

-地理教学软件:地球自转模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

-实物教具:地球仪、模型教具(如昼夜模型)

-课程平台:学校地理课程在线学习平台

-信息化资源:地球自转相关的视频资料、在线地图服务

-教学手段:PPT课件、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地球自转现象的科普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带来的自然现象,如昼夜交替、日出日落等。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原因、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学生回答:请学生简要回答上述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速度等基本概念,用时5分钟。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围绕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行讲解,包括昼夜交替、时差、地转偏向力等,用时10分钟。

3.案例分析:选取实际案例,如不同经度地区的时差、地转偏向力对河流流向的影响等,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地球自转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题、选择题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地球自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航海、航空、通讯等,用时5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针对课堂讲解内容,提问学生,如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2.学生回答: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地球自转对农作物生长、人类作息时间等的影响。

2.学生回答: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视角分析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球自转现象的好奇心,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4.培育学生的地理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内容。

2.讲授新课:讲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地理意义。

3.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师生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