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地球自转说课稿-2024-2025学年粤人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地球自转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学习地球自转的现象,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中的自然现象,如昼夜更替、时区差异等,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适应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时区差异的关系。
解决办法:
1.利用动态模型或地球仪,直观展示地球自转的运动,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自转方向和周期。
2.结合实际案例,如不同地区的日出日落时间,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时区差异的关系,教师适时提供引导和解释。
4.设计练习题和互动游戏,巩固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掌握,如制作时区地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理解。
5.针对学生的个别疑问,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内容。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地球仪、投影仪、电脑
-软件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地球自转动画演示软件
-课程平台:校园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数字地理教材、网络地理教育资源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互动游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将利用一段关于地球自转的短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这种运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生观看视频后,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2.知识讲解
-接下来,我会简要介绍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课程的节奏。
-我将使用地球仪和动画软件来直观展示地球自转的过程,并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
-学生在此过程中,需要认真听讲并记录重点信息。
3.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特定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区差异),要求学生讨论地球自转是如何导致这些现象的。
-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并尝试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观察现象的变化。
-每个小组将有机会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4.实践操作
-我会发放一张世界地图,要求学生标出主要时区,并解释时区是如何根据地球自转来划分的。
-学生将使用GIS软件,尝试创建一个简单的时区模型,加深对时区差异的理解。
-在操作过程中,我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5.案例分析
-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日出日落时间表,我会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学生需要根据提供的信息,解释为什么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日出日落时间。
-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答案。
6.互动游戏
-为了巩固学生对地球自转的理解,我会设计一个“地球自转接力赛”的游戏。
-学生将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回答关于地球自转的问题,答对的小组将获得接力棒,继续游戏。
-游戏结束后,我会总结每个小组的表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7.总结与反馈
-在课程结束时,我会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
-学生将有机会提出他们对地球自转的疑问,我会耐心解答。
-最后,我会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包含时区和主要城市的地图,并解释时区差异。
8.课后延伸
-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索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如地球自转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参与学校的地理俱乐部活动,深化对地球自转的理解。
-我会定期检查学生的进展,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知识点梳理
1.地球自转的定义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即从地球的西半球向东半球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
4.昼夜更替
-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又在天空中直线运动,直到再次落下地平线,产生昼夜更替的现象。
5.时区的划分
-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的时间存在差异。全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
6.地理现象的产生
-地球自转除了导致昼夜更替和时区差异,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季节、风向等地理现象。
7.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