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信息技术选修25.2动画的制作说课稿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粤教版信息技术选修25.2动画的制作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年级班级
3.授课时间:2023年4月10日星期一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动画制作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未来职业中的应用价值。
2.增强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动画制作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分解问题、抽象思维和算法设计。
3.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创作动画的过程中,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创新表达和问题解决。
4.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动画制作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视觉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动画原理的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包括帧的概念、连续播放的视觉效果等。例如,通过讲解帧动画和补间动画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连续的帧来创建动态效果。
-重点二:动画制作工具的使用。重点指导学生熟练使用动画制作软件,如AdobeAnimate或Flash,进行基本的动画制作。例如,教授学生如何创建角色、设置场景、添加动作和过渡效果。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动画时间的控制。学生在制作动画时,可能会遇到时间控制不准确的问题,导致动画速度过快或过慢。例如,难点在于如何精确设置每一帧的时间间隔,以达到流畅的动画效果。
-难点二:动画元素的协调。在动画制作中,如何使动画元素的运动协调一致,是学生容易遇到的难点。例如,教授学生如何同步角色的动作和背景的移动,使动画看起来自然和谐。
-难点三:创意思维的激发。动画制作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需要创意和想象力。例如,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中发现灵感,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动画作品。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通过讲解动画的发展历程和制作技巧,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演示法:通过现场演示动画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画制作的步骤和技巧。
3.实践法: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际制作动画,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技能。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利用PPT展示动画制作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互动软件:使用动画制作软件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在软件环境中体验动画制作的全过程。
3.网络资源:引入网络上的优秀动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动画制作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有没有看过动画片?你们喜欢哪些动画片?为什么?”
-展示一些经典动画片片段,如《狮子王》、《疯狂动物城》等,引导学生分享观看体验。
-简短介绍动画制作技术的基本概念,强调其在影视娱乐、教育等领域的重要性。
2.动画制作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动画的基本原理,包括帧动画和补间动画的原理。
-介绍动画制作的组成部分,如角色、场景、动画特效等。
-使用PPT展示动画制作流程图,帮助学生理解动画制作的步骤。
3.动画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动画制作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分析《小黄人》动画片的制作过程,讲解动画制作的技术要点。
-分享《疯狂动物城》中动画角色的制作技巧,如角色建模、动画绑定等。
-引导学生思考动画制作对提升电影视觉效果和故事表现力的重要性。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画制作主题,如“动画角色设计”、“动画特效制作”等。
-每组讨论该主题的难点和解决方案,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动画场景。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和其他小组提供反馈和建议。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动画制作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包括动画场景设计、角色制作等。
-全班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教师提出改进建议,如优化角色设计、改进动画效果等。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动画制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动画制作在影视娱乐、教育等领域的重要价值,鼓励学生探索动画制作的更多可能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使用动画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