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全球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重要航线和影响。教材内容紧扣课本,围绕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展开,让学生认识到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格局、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世界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和全球视野。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思维解释历史现象;2)时空观念,引导学生理解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地理格局的影响,培养时空观念;3)史料实证,通过研究历史文献,提高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4)家国情怀,让学生认识到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多元文化交融的贡献,培养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包括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宗教改革等因素;
②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航线,如哥伦布航线、达伽马航线等,以及这些航线对世界地理、经济、政治的影响;
③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格局变化,如东西方贸易路线的改变、殖民地的建立等;
④新航路开辟对文化交流的影响,如欧洲文化对美洲、非洲的影响,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2.教学难点
①欧洲地理大发现背后的经济、政治、宗教等多重因素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
②新航路开辟过程中不同航线的历史定位及其影响,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③世界贸易格局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涉及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复杂概念,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④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需要学生具备跨文化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物教具(地球仪、地图)、历史图片和地图集;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在线历史教育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互联网上的历史资料、视频资料、在线地图服务;
-教学手段: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历史案例研究。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大陆之间的相对位置,提问:“历史上的人们是如何跨越海洋,实现不同大陆之间的联系的呢?”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引出新课主题:“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2.讲授新知(20分钟)
①欧洲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
-教师展示相关历史图片,介绍欧洲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背景,包括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技术进步等因素。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总结欧洲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
②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航线
-教师通过地图展示哥伦布航线、达伽马航线等,讲解这些航线的历史定位和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航线的历史意义。
③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格局变化
-教师介绍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如东西方贸易路线的改变、殖民地的建立等。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讨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④新航路开辟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教师展示新航路开辟后的文化交流案例,如欧洲文化对美洲、非洲的影响。
-学生分析文化交流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①欧洲地理大发现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②新航路开辟对世界贸易格局有何影响?
③新航路开辟对文化交流有何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主要航线、世界贸易格局变化以及文化交流的影响。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以下作业:
①阅读课本相关章节,深入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②收集新航路开辟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地图,进行整理和分析;
③撰写一篇关于新航路开辟对文化交流影响的短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欧洲探险家生平资料:介绍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探险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的航海日志和信件。
-地图收藏馆: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如托勒密的世界地图、文艺复兴时期的航海图等,分析地图的演变和准确性。
-历史文献:选取《马可波罗游记》、《地理大发现时代的航海日志》等文献,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视角和探险经历。
-航海技术发展:介绍15至17世纪航海技术的发展,如指南针、航海图、航海罗盘等,探讨技术进步对航海的影响。
-殖民地历史:研究新航路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