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1 疆域——优越的地理位置 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001].docx
文件大小:16.18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2.73千字
文档摘要

1.1疆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1.1疆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我国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形多样,东临海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形成“海陆兼备”的特点。气候类型丰富,有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多种类型。这些地理特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观念的感知能力,理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使其能够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形成对国家地理格局的基本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对国家地理多样性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及其对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解决办法:

1.通过地图展示和实地案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结合历史和现实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采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4.设计分层练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确保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地理教学挂图、地图册

-课程平台:人教版地理课程平台、在线地理教学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地理空间数据集

-教学手段:视频资料、动画演示、实地考察图片、课堂互动软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提出问题:我国地理位置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主题。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介绍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地理位置概述: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地形地貌: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多样。

-气候类型: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多种类型。

-用时:5分钟

2.分析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有利于农业发展。

-地理位置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地形多样,有利于资源分布。

-地理位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海陆兼备,有利于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

-用时:10分钟

3.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地形地貌、气候对农业、工业的影响。

-以南方地区为例,分析气候、地形对农业、旅游业的影响。

-用时:10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用时:10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教师总结并点评学生的回答。

3.用时:5分钟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地理位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小组代表发言: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并总结。

4.用时:5分钟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提出问题:如何合理利用我国地理位置的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3.用时:5分钟

七、课堂小结(3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用时:3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中国地理大观:介绍中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中国地理知识库:提供中国地理的丰富资料,包括地形、气候、资源、经济等。

-中国行政区划图集:展示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划图,便于学生了解中国地理格局。

-地理信息系统(GIS)案例:介绍GIS在地理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中国地理大观》等书籍,深入了解中国各地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利用中国地理知识库,搜索特定地区的地理信息,如气候类型、主要山脉、河流等。

-观看与地理相关的纪录片,如《地理中国》、《中国地理大发现》等,增强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

-制作中国行政区划图集的手工地图,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中国地理格局的理解。

-探索GIS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使用GIS软件分析家乡的地理环境,提出改善建议。

-参观当地的地理景点,实地考察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加入地理兴趣小组或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