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中语文12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课以“飞向太空的航程”为主题,结合新人教版必修1教材,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对航天事业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审美鉴赏能力,通过课文中的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性和艺术性。提升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课文中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描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
②通过对课文中的科学术语和航天技术细节的解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③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①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复杂科学概念和航天技术发展历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认知。
②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③在课堂讨论中,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知识背景,对航天事业的发展进行思考和评价,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粉笔、黑板。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航天科技发展相关视频资料、图片库、在线科普文章。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多媒体演示、课堂提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吗?有没有了解过我国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老师总结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飞向太空的航程》,深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二、整体感知
1.老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阅读感受,老师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赞颂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我国航天人的勇敢、智慧和奉献精神。
三、精读课文
1.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学生阅读并思考:为什么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
-老师总结:为了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二、三段,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学生阅读并思考:我国航天事业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
-老师总结: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到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重大突破。
3.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四段,感受航天人的勇敢、智慧和奉献精神。
-学生阅读并思考:航天人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克服的?
-老师总结:他们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4.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五段,探讨航天事业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学生阅读并思考:航天事业对国家和社会有哪些贡献?
-老师总结:提升了国家科技水平,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四、课堂讨论
1.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我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各小组代表发言,老师点评并总结。
五、拓展延伸
1.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航天事业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老师总结: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如导航、通信、遥感等。
3.老师推荐相关科普书籍和视频,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了解航天事业。
六、课堂小结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重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老师点评并鼓励。
七、布置作业
1.阅读相关航天科普文章,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最新进展。
2.观看航天题材的电影或纪录片,感受航天人的精神风貌。
3.撰写一篇关于航天事业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
1.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知识点梳理
1.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起步。
-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月球探测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向深空探测迈进。
-火星探测工程的启动,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实力。
2.航天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载人航天技术: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