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江西省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中语文 1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001].docx
文件大小:15.96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3.32千字
文档摘要

江西省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中语文1沁园春长沙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

一、设计思路

本课《沁园春·长沙》为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古诗词鉴赏篇,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毛泽东的诗歌艺术,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学设计围绕“时代背景、诗人情感、艺术特色”三个方面展开,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在感受诗歌魅力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感悟诗词中的时代精神,培养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2.提升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和形象性。

3.增强文学创作素养,学会运用诗歌表达情感,提升文学创作能力。

4.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形成个性化解读。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高中语文的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常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具备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能够识别和理解基本的诗词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学生对文学作品尤其是古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历史、感悟人生。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但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学生偏好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味,有的则更倾向于深入分析诗歌的内涵。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鉴赏《沁园春·长沙》时,可能会遇到对诗歌背景理解不深、对诗人情感把握不准、对诗歌艺术手法分析不够等问题。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上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纸质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作业

-信息化资源:网络诗词鉴赏相关视频、诗歌背景资料库、在线诗词翻译工具

-教学手段: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朗读体会、板书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那么,这首诗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的世界,去感受它的韵味,去体会它的精神。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跟随着我的朗读,共同感受这首诗的韵律美。请同学们注意,朗读时要注意节奏和韵律,力求把诗人的情感表达出来。

(学生跟读,教师引导)

三、分析诗歌背景,理解诗人情感

同学们,这首诗是毛泽东在1925年创作的,当时正值大革命前夕,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创作了这首诗。

(展示诗歌背景资料)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诗人的情感。首先,请同学们找出诗中表达诗人情感的词句,并分析这些词句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自主分析)

四、探究诗歌意象,把握艺术特色

(学生自主分析)

五、深入分析诗句,体会诗歌语言

(学生自主分析)

六、小组讨论,分享心得

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就这首诗的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分享你们的心得。

(学生小组讨论)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共同学习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魅力。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诗歌鉴赏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诗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八、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再次阅读这首诗,尝试背诵。

2.请同学们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写一篇读后感。

3.请同学们查找更多关于毛泽东的诗歌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

(学生下课)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包括历史背景、诗人生平以及写作时的社会环境。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等,理解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学生能够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毛泽东运用诗词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如对自然美的赞美、对革命事业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2.能力提升方面: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提升了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在分析诗歌的过程中,锻炼了文本解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了对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记忆能力。

-学生在写作读后感的过程中,提升了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学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生在感受诗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