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六单元复兴中华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第三框保护环境说课稿苏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六单元复兴中华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第三框保护环境。本节课主要围绕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环境展开,旨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环保实践中去。具体内容包括: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青少年如何为保护环境做贡献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其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2.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了解环保法律法规,自觉遵守,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3.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参与环保活动,让学生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社会问题开始产生兴趣,但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有一定了解,但对于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尚未形成,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存在浪费资源、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这与环保教育缺失有关。这些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学生在环保意识、法治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针对以上情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提高环保意识。
2.通过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
3.设计互动性强、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4.结合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其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环保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环保志愿者,模拟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环境问题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视觉冲击,激发学习兴趣。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环保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法治意识。
5.结合实验活动,如植物种植或水质检测,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实践,加深对环保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一组我国环境污染的图片,如雾霾、水体污染等,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背后隐藏着什么问题?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环境保护。
2.讲授新知(20分钟)
-讲解环境保护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
-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如可持续发展、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等。
-介绍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讲解环保技术,如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如何从自身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进行环保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为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贡献力量。
5.作业布置(5分钟)
-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一种环保技术或环保产品。
-撰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和感悟。
-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一次家庭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的环境与发展》:介绍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及取得的成就。
-《全球环境问题》:分析全球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绿色生活指南》:介绍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环保理念,如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
-《可持续发展》:探讨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了解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举措。
-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