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第4课三、《制作图片日历》说课稿2023—2024学年青岛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三、《制作图片日历》
2.教学年级和班级: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敏感度和应用意识,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计算思维:通过设计制作图片日历,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信息伦理与安全意识:教育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熟练掌握图片日历的制作流程,包括选择合适的图片、设计布局、添加文字和日期等基本操作。
②学会使用图片编辑软件进行简单的图片处理,如裁剪、调整大小、添加滤镜等,以提升日历的美观度。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并应用图层概念,学会在图片编辑软件中创建、编辑和管理图层,以实现复杂的布局设计。
②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安排内容,使日历既美观又实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意识。
③学会运用编程思维,通过编写简单的脚本或使用模板,实现日历的自动化更新和个性化定制。
④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高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演示,讲解图片日历的制作步骤和技巧,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导。
2.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如何设计独特的日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意思维。
3.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亲手制作日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或视频展示图片日历的制作过程,直观地展示每个步骤。
2.在线软件应用:引导学生使用在线图片编辑工具,实现日历的制作和个性化设计。
3.教学软件操作:使用专用的教学软件,提供互动式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操作技能。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例如,提前一周发布关于图片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日历设计的初步概念。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制作图片日历》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如何选择合适的图片来代表不同的月份?”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提交的预习笔记或思维导图来了解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图片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日历设计的基本原则。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例如,学生可能会思考如何将图片与日历的布局相结合。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教师可以收集这些成果,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讨论。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精美的图片日历案例,引出《制作图片日历》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图片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如裁剪、调整大小、添加文字和日期等,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例如,讲解如何使用软件中的图层功能来设计日历的背景和内容。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如何设计独特的日历布局。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如“如何让日历看起来更有个性?”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如何通过颜色和字体来增强日历的视觉效果。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法,如使用不同的图片风格或布局来制作日历。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如“如何使日历具有互动性?”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制作个人图片日历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能设计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日历。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一些在线图片编辑软件的教程和日历设计的灵感网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如指出设计中的亮点和改进空间。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技能。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探索更多设计技巧,如使用动画效果或添加个性化装饰。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