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一课一法“于”作介词时的意义和用法
1.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处所、时间等,可译作“在”“从”。
如: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给”等。
如:告之于帝。(《愚公移山》);3.用在被动句中,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可译作“被”。如:
受制于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皆以
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对应练习:见第4题。);1星题积累运用;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孰视之______________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__
(8)吾妻之美我者____________
(9)臣诚知不如徐公美____________
(10)臣之妻私臣______;(11)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闻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期年之后________;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3)明日徐公来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4.对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思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⑥能谤讥于市朝
⑦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⑧此所谓战胜于朝廷;5.名句默写。;(2)[2024·淮北联考]说话要顾及场合和对象,古人深谙此道。
比如曹刿面对乡人劝阻以“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论战》)直接指出统治者的目光短浅;邹忌劝谏齐威
王,则是以自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
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的结论。;(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出齐威王
纳谏成果之大,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4)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星题阅读鉴赏;?;【注释】①富于春秋:指年纪轻。②参:曹参,字敬伯,西
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政治家,汉朝第二位相国。③长老诸
生:指老年人和读书人。④黄老言:黄老学说,即道家学说。;7.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解析:A项,及,比得上/如,好像;B项,差距大,
多/久远,指时间漫长;C项,原来的/???来的;D项,派/使用。;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甲】文写邹忌外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乙】文写曹参采取的“安集百姓”的举措是“______
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10.“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王之蔽甚矣”中
的标点符号有两个不同的版本,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版本,
并说明理由。;答案:示例:我喜欢版本一,因为版本一的标点符号及断句
更加符合人物的语气和情感。用逗号使语气更加连贯,更能
体现邹忌的担忧和迫切心情。用冒号使句子构成一个整体,
语意贯通,层次分明。结尾一个“甚”字已经起了强调作用,
用句号表明陈述事实,更符合邹忌讽喻说理的本意。;11.【甲】文中邹忌为什么能做到不盲目听取赞美之词?【乙】
文中曹参征求了“长老诸生”的意见却为何“未知所定”?;解析:乙参考译文
天下刚刚平定,悼惠王年纪轻,曹参把老年人和读书人
都召来,向他们询问使百姓安定的办法,但齐国原来的那些
读书人数以百计,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曹参不知如何定
夺。他听说胶西有位盖公,善于研究黄老学说,就派人用厚
礼去请他。曹参已经见到盖公,盖公对他说治理国家,最好
的办法是清静无为而百姓自然就安定了,以此类推,详细而
具体地说了这方面的道理。曹参于是让出正房,让盖公居住。;(二)[2024·合肥包河区二模]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
问题。;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
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
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
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
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
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
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