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一课一法古今异义词
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
黄河,后来扩大为河流的通名。
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如“妻子”,古义指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一事物。如
“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4.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讽”,古义指讽谏,用含蓄的
话委婉地规劝,是个中性词,现在是个贬义词,指讽刺。
5.有些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但在古代汉语中是
两个单音节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如“可以”,在古代汉
语中要分开来解释,“可”解释为“可以”,“以”解释为“凭借”。
(对应练习:见第3题。);1星题积累运用;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衣食所安________
(7)必以信______
(8)小大之狱____________
(9)虽不能察______
(10)忠之属也____
(11)公将驰之__________;(12)神弗福也____________
(13)再而衰________
(14)既克______
(15)惧有伏焉______
(16)弗敢专也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解析:A项,介词,凭、靠/介词,把;B项,将要/将
领;C项,代词,指齐军/助词,无实义;D项,于是,就/于
是,就。;5.填空。;(2)[2024·合肥瑶海区一模]人的行为,往往和他的认识和追求
有着密切的关系。曹刿之所以“请见”是因为他认识到“_______
___,__________”(《曹刿论战》);宋濂对“同舍生皆被绮绣”
的生活毫不羡慕,一心刻苦求学,原因正如《送东阳马生序》
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时间的流逝不舍昼夜,前进的航程击鼓催征。前行,我们
要把握时机,做事“__________”(《曹刿论战》),避免“再而
衰,________”(《曹刿论战》);前行,我们将承受磨难,磨
难使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前行,我们豪情万丈,“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只有坚定
信心,我们才能乘风破浪,到达胜利的彼岸。;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夫战,勇气也。;2星题阅读鉴赏;解析:D项,“明知故问”指明明知道,还故意问人。故:
故意。“非亲非故”指不是亲属,也不是老朋友。故:老朋友。;8.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至关重要,它是情节发
展和人物塑造的关键。在朗读乡人的话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
请说明理由。;示例二:应该用嘲讽的语气。乡人称权贵为“肉食者”,既是
对权贵的嘲讽,也是对曹刿的揶揄,表现了乡人的自私与消
极,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护国、爱国的责任感和政
治热忱。;9.[2024·河南中考]作战时,智者能抓住机会,
巧者能果断决策。你认为曹刿是“智者”和“巧者”吗?请结合
本文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简述理由。;10.本文语言精练。请你举出一例加以分析。;示例三:“十年春,齐师伐我”七个字就交代了时间和事情的
起因。
示例四:“何以战”三个字直接进入正题,免去了君臣相见的
繁文缛节的叙述。;11.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拓展阅读;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
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之余,
不鼓不成列。”(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有删改);12.参考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文言语句;13.请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曹刿和司马子鱼都是国之贤士,深谋远虑,可是两场战役
一胜一败,结果不同,试从两位君主的角度分析失败的原因。;解析:乙参考译文
宋襄公领兵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列,楚
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司马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
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下令攻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