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1星题积累运用;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
(6)益慕圣贤之道______
(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____________
(8)援疑质理__________
(9)俟其欣悦______;(10)不敢出一言以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穷冬烈风____
(12)腰白玉之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缀公卿之后______
(14)父母岁有裘葛之遗____________;(15)生以乡人子谒余______
(16)言和而色夷______
(17)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______
(18)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4.请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2)从;(4)之;(5)患;5.填空。;(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形象地写出了自己求学时,积极提问,专心恭敬地向
老师请教的情形。;(4)[2024·合肥瑶海区二模]关于学习,古人给了我们许多宝
贵的经验。读《〈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我们知道应该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读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我们感受到通过读书学习而获得的精神上的快乐
可以让人忘却物质上的匮乏。;6.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7)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星题阅读鉴赏;解析:A.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再,又;B.
曾经/曾经;C.言辞/告别;D.新鲜/少。;8.《送东阳马生序》善于运用对比来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9.你认为宋濂的求学之路能否验证下面语段的观点?请结合
本文内容简要分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
所不能。(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能。语段的观点是强调有志者面对困难应努力克服,
从而增长自己的才干。宋濂家贫无书便借书手抄;身边无名
师便冒着冰雪赴百里之外求学;生活条件艰苦但不为外物干
扰并怡然自乐。他用坚定的意志战胜了求学的艰难,从而增
长了自己的才学。;10.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启示?;拓展阅读;?;1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1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
坐而读;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甲】【乙】文段中,作者都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的经历,
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回想起自己七岁时,母亲去世了,于是来投靠姐姐。屋
后有个小花园,有几丈宽,美好的树木覆盖着它。树荫底下
有两间屋子,姐姐带着我住在这里。我十岁以后到私塾跟着
老师学习,早晨出来傍晚回家。到了晚上,我姐姐常常做女
红,点一盏灯,让我在她的身旁读书。夏天很热,就停止了
晚上读书。黎明时分,姐姐就叫我起床,我拿着一张小桌子
;在花园的树下读书。树根下有两块巨大的石头,其中一块被
姐姐用来作为捣衣服的砧石,另一块让我用来坐在上面读书,
太阳出来姐姐就送我去私塾。所以我小时候每天早晨进入书
塾,(对)读过的书就比其他小孩子更熟悉。有时晚上读累了,
稍微放松玩耍,姐姐一定会哭泣并且说:“你现在不勤奋读
书,母亲在地下就会伤心!”唉!我很不争气,都三十岁了,
想到姐姐的教诲不能忘记。;(二)[2024·金华模拟改编]在班级举办的“勤学立德”交流会
上,尚德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
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
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
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5.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文言语句;文言语句;1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劳则思逸则淫物之情也;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8.批注式阅读是一种记录阅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