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集合、函数、数列、向量、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基础知识。
2.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包括数与式的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的求解、函数的运算等。
3.能够使用计算器、计算机软件等工具进行数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4.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演绎等逻辑思维能力。
2.经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集合
1.集合的概念
-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掌握常用数集的表示方法。
2.集合的表示方法
-理解列举法和描述法,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3.集合之间的关系
-理解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的概念,会判断集合间的关系。
-掌握空集的概念。
4.集合的运算
-理解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会进行集合的运算。
(二)不等式
1.不等式的性质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性质比较大小、证明简单不等式。
2.区间
-了解区间的概念,掌握区间的表示方法。
3.一元二次不等式
-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掌握其解法。
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理解含绝对值不等式的概念,掌握其解法。
(三)函数
1.函数的概念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函数的表示方法
-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
-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3.函数的单调性
-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会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能利用函数单调性比较大小、解不等式。
4.函数的奇偶性
-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掌握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5.一次函数
-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图象和性质。
-能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6.二次函数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图象和性质。
-会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和最值。
-能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7.反比例函数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图象和性质。
(四)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掌握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指数函数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图象和性质。
3.对数
-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
-能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4.对数函数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图象和性质。
5.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
-能运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数列
1.数列的概念
-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
-会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等差数列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能运用公式解决等差数列的相关问题。
3.等比数列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