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教师育德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李自奇
(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中学,甘肃积石山731700)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教育、医疗农村中学教师无法及时接收、有效践行国家教育改革要
卫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在内的社会建设水平。众多少求,政策的提出和在民族地区的落实之间存在较大时
数民族聚集地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相对较差,交通闭塞,差。民族地区民族中学重视教师育德能力培养,在各级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与政府的支持下,对教师加强思政教育,并以学校文化建
成效。而且,部分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教师缺乏丰富的教设给予教师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在逐步提高教师认知
学资源、专业的培训机会,其教育综合能力教育城市教水平、思政素养的同时,循序渐进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
师的教育能力相对较弱。这也是引起教育水平城乡不均提升和职业发展。在加强中学教师育德能力培养的过程
衡、地区差异明显的关键要素。为解决教育事业地区发中,各级政府、学校以及社会等多个主体共建适于教师、
展不均衡的问题,相关部门要以教育资源缺乏的农村地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良好环境,满足教师专业学习与成长
区为落脚点,重点关注、尊重各民族文化。从提高民族地的需求,强化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建设,从整体
区农村中学教师育德能力这一关键点入手,提高农村中上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育能力、教学水平。强化农村师
学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能力。资力量,从主观因素入手,弥补民族地区农村教育资源
一、提高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教师育德能力的重要性的不足之处。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自然地理、习俗文2、渗透加强道德教育,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化、风土人情等要素均不相同,少数民族在文化认知、生中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学
活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同性,在民族聚集地形成具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中学教师育德能力
有本民族特色的思想生态。部分恶势力或趁机分裂民培训,提高教师思政素养、思想道德水平和育德能力,能
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一直是我国重点关直接服务于学校教育。将教师育德能力培养成果反馈在
注的对象。在民族地区农村加强中学教师育德能力培教书育人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促进学生
养,能从学校这一教育主阵地入手,直接加强学生思想形成正确的三观、健全的人格。同时,学生作为每个家庭
道德教育。从小纠正学生对国家、对民族存在的错误认的成员,教师通过学校教育的途径,提高学生的思政素
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生对家人潜移默养,培养其对民族、对国家正确的认知、端正的态度,还
化的影响,强化民族凝聚力。在民族地区的农村,加强中能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影响、带动其他人,
学教师育德能力培养,不仅能强化地区师资力量,推动对民族地区农村整体思想教育具有实际意义。强化中国
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还对民族稳定、国家团结具有重要共产党对民族地区的领导力,确保民族地区始终坚持中
作用。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不给恶势力以分裂国家的可乘之
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增强地区教育力量机。
相较于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由于受到当地经济发二、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教师育德能力现状
展水平的限制,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普遍相对缺乏,农结合2023年中央综治办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
村学校教师缺少参加专业培训、教学研讨的机会,教师全国范围进行的未成年人范围调查数据可知,在接受调
的专业能力相对较差;同时,由于各民族在文化、风俗习查的2000名未成年犯和1000名普通未成年人中,青少
惯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少数民族的文字、语言等年10种不良行为开始的平均年龄为12~15岁,其中,
与国家通用的普通话差异大,国家教育政策、文件等在13~15岁是青少年不良行为出现的高发年龄段。由此可
少数民族地区的下达,需要的时间相对较多,民族地区知,中学阶段是学生容易出现不良行为的关键阶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