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生态系统.pptx
文件大小:1.06 MB
总页数:38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6.09千字
文档摘要

生态系统;;;环境与生物的关系;2.生物适应环境

(1)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是通过长期的自然

选择形成的。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生物都生活在非常复杂的

环境中,时刻受到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繁衍,这就是适应的普遍性。每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

全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

性有很大的影响,这就是适应的相对性。如生活在雪地的老鼠毛色为白

色,是一种保护色,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天敌动物的捕食

十分有利,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如果降雪推迟,白色鼠反而易

被天敌发现而遭捕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不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如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环境都有着不同的作

用。植物可以利用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净化

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清新,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能够将

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如将一些动植物残体分解成无机物,净化环境,有的微

生物如固氮微生物还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植物生长需要的有机物,有利于物质的

循环,如果没有微生物的作用,地球上物质将难以循环。;;(3)在杜鹃花的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无机盐等,这反映了生

物的生活需要,生长过程中会落叶,这反映了生物的特征是?

?。

(4)大山雀是山中常见的食虫性益鸟,大山雀与松毛虫之间的关系是?;

紫椴、赤松之间是关系;由此可见,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

受到因素的影响,如水杉、赤松、山杜鹃等能影响紫椴的生存。;生态系统;3.成分: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

(1)非生物成分。包括光、空气、水、土壤等,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营养

和生存空间。

(2)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

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各成

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4.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的定义: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

种联系叫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如草→兔→蛇→鹰。在生

态系统中,动物之间是借助食物链相互联系的。

(2)生物富集: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

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的现象。危害最

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即最高营养级。

(3)食物网的定义: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

生物种类越丰富,食物网越复杂;在食物网中,植物的数量大于植食性

动物的数量大于肉食性动物的数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4)能量去向: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自身呼吸作用散失;

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

(5)特点:①单向、不循环(只能由上一营养级流入下一营养级);②逐级

递减(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能流入下一营养级)。所

以,营养级越高,能量散失越多,储能越少,生物个体数量也越少,也

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

(6)意义: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实现对能量的多级

利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部分,从而大大提高能量流

动的利用效率。;2.物质循环

(1)定义: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

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如水循

环、碳循环、氮循环。

(2)特点: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过程,

它们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这两个过程是密切相关、不可分

割的,能量流动伴随物质循环。;;(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请写出该生态系统

中能量流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3)图二中B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