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10页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前冲刺:《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班级:姓名:
【热点聚焦】
2024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意见提出两个阶段目标: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2024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2025年3月8日,《202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围绕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继续推进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制定国家公园法等。
2024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继续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重要动力。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含绿量”持续提升,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新增绿化面积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中国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绿色矿产国际合作,已经成为世界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仅在2023年,中国风电和光伏产品帮助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8.1亿吨,助力各国获得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2024年11月28日,一条耗时46年,全长3046公里,面积7000万亩的绿色屏障被填补了最后缺口,塔克拉玛干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实现全面锁边“合龙”。“合龙”标志着最后一枝玫瑰花苗被栽入沙土,与一眼望不到头的胡杨、梭梭、红柳连成一片,这是世界上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
2025年1月14日至15日,生态环境部在京召开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工作方针,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更加有效防控生态环境安全风险,更大力度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持续改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
【考点链接】
1.资源现状: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环境现状、危害
(1)现状: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2)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原因: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2)要求:①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②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③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④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5.走绿色发展道路
(1)原因:①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2)要求: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②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②坚持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