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9页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前冲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班级:姓名:
【热点聚焦】
1.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三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国际社会对于中国为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所付出努力的肯定,体现了中国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所作出的积极贡献。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2.2024年11月7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开幕,主题为“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致贺信。习近平强调,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球文明对话,注重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愿同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3.2024年11月8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原法对文物的定义不够精确,现明确文物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是指人类创造的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
4.2024年11月15日,由教育部主办的2024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开幕,主题为“联通融合,传承创新”,来自1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政府官员、校长、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和驻华使节等出席会议。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互相交流,搭建起语言互通之桥、理解互信之桥、文明互鉴之桥。
5.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6.2025年2月18日,《哪吒2》累计(含预售)超123亿票房,以惊艳之姿进入全球视野,在海外市场,某些场次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哪吒2》不是突然爆火的个例,从《长安三万里》的诗到《黑神话悟空》的非遗,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和外国年轻人喜欢上中式美学。
【考点链接】
1.中华文化
(1)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重要性:①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②中华文化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2.坚定文化自信
(1)原因:①文化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②中华文化重要性: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③文化自信的含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④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2)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文化多样性
(1)重要性: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要求:①个人: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②国家: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4.文明交流互鉴
①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②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③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命题视角】
1.我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GB3①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2\*GB3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3\*GB3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