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NUMPAGES22
模板13描绘画面类题型答题模板
识
识·题型解读真题分析+常见设问+关键词+命题预测
明·模板构建答题模板+技巧点拨
通·模板运用真题示例+模板运用+举一反三
练·模板演练最新模拟
本节导航
真题分析
描绘画面类题,命题形式比较单一,试题中多会直接出现“描绘”“画面”等词语,很多试题还会要求“展开想象”用“生动”或“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试题形式以简答题为主,很少见到客观题。
常见设问
一、常见设问形式
1.××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请描绘××句所展现的画面。
3.诗歌中××句描绘了哪几幅图画。
4.诗歌××句描写的景物有哪些,展现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5.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6.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二、常见题型
1.赏析画面(2024·四川德阳·中考真题)请简要赏析第五六两句描绘的景色。
2.描绘画面(2024·湖南湘潭·中考真题)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画面。
关键词
画面描绘
命题预测
描绘画面类题,在中考诗词鉴赏题中经常出现。这种题既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艺术形象、思想感情等综合欣赏能力,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有创意地表达。要求考生从所描写的景色入手,调动自己的想象去欣赏、品味,并融入情感、生动描述。
答题模板
第一步找景
第二步绘景
第三步析情
注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避免翻译。
古诗词画面描绘的答题步骤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简要步骤:
找景:整体感知诗句大意,找出诗句中展现的景物,即意象(人、物)。
绘景:汇集意象,抓住其特点,添加修饰语,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用描写性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析情:分析作者通过描绘的画面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确保描述忠实于原诗的意境和主题。
技巧点拨
一、考点解析
描绘古诗词画面是中考语文常见的题型之一,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意境的把握及语言表达能力。此类题目通常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诗歌中的某一联或整首诗所展现的画面具体描绘出来。
二、解题步骤
1.读懂诗歌,理解内容
准确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把握诗歌的整体意境和情感基调,明确诗歌的主题。
2.抓住景物,提取意象
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如山、水、花、鸟等。
注意景物的特点,如颜色、形态、声音、气味等。
3.展开联想,合理想象
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根据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将静态的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
4.增饰语言,生动表达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
注意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增强画面感。
三、例题精讲
例题1:描绘《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画面。
答案示例:沿着曲折的溪水,漫步在青翠的山间。山回路转,不知穿过了几个村子。正在迷惘之际,忽然眼前豁然开朗,山花明媚,柳树成荫,其间隐隐几间茅舍。
解析: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即在山峦重叠、水流曲折的地方,似乎找不到出路,但突然之间,眼前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村庄隐现的明媚景象。然后,抓住景物“山”“水”“花”“柳”“村”,提取意象“曲折的溪水”“青翠的山间”“山花”“柳树”“茅舍”。接着,展开联想,想象自己在山间行走的情景,以及突然看到美丽村庄的惊喜。最后,用生动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画面感。
例题2:描绘《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画面。
答案示例:老夫我暂且发一下少年的狂劲,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戴着华美的帽子,穿着貂皮的衣服,带着上千骑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烟尘滚滚,场面好不壮观。
解析: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即词人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戴锦帽,身穿貂裘,带领上千骑随从,浩浩荡荡地席卷平坦的山冈。然后,抓住景物“黄犬”“苍鹰”“锦帽”“貂裘”“千骑”“平冈”,提取意象“左手牵黄犬”“右臂托苍鹰”“戴着华美的帽子”“穿着貂皮的衣服”“上千骑随从”“平坦的山冈”。接着,展开联想,想象词人豪情满怀、意气风发的样子,以及狩猎队伍的壮观场景。最后,用生动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运用了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画面感。
四、方法归纳
1.忠于原诗:描绘画面时要忠实于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不能偏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抓住特点:注意景物的特点,用具体的语言描绘出来。
3.展开想象: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4.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画面感。
5.语言优美:注意语言的节奏和韵律,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