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
了那么大家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孔乙己》的学生初三读
后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孔乙己》的学生初三读后感600字1
“大街上,一个人,用蒲包垫在身子底下用手挪着一点点地向前走他的背影是
那么孤独那么悲哀,那么苍凉!”每当我读起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这个场
景便会在我的脑海里若隐若现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心地善良,饱读诗书,却连秀才都没有考上在当时科举制度的
毒害下,变得一无所能,潦倒贫困,连仅会的“之,乎,者,也”都成了人们的笑
柄穷得一无所有的他,偶尔也会偷东西最终偷到丁举人家里被打断了腿,在
生活的折磨下,孔乙己慢慢的死去
也许,在刚开始读时,会觉得《孔乙己》这篇文章的语言风趣幽默可是当你细细
品味时,就会觉得《孔乙己》是“喜剧”中的“杯具”它表达了鲁迅对当时封建制
度的极度不满写出了腐朽的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残害
“窃书不能算偷”!这是孔乙己的经典话语,此刻人们听了甚至会感到好笑,偷书
不算偷吗?当然是偷!可是,正是孔乙己的这句“窃书不算偷”,恰到好处地说明了
封建社会的腐败,读书人的悲惨命运吗?孔乙己想看书,没钱买,偷书看,遭人
骂正相反,那些秀才,举人们却在深宅大院里读着一本又一本书籍,可是他们最
终又做了什么?谁也不明白
如今,封建社会已不复存在,在此刻的社会中,只要有才华,敢于展示,哪里都
是舞台金子无论在哪儿,都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而此刻的一切,更让我们为孔乙
己这样的人,心痛叫屈,饱读诗书的人为什么没有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
我呐喊,为什么孔乙己会生在封建时代,遭受悲惨命运的折磨?我呐喊,为什么无
才之人能够作威作福,有才之人却总是找不到属于自我的“伯乐”?我呐喊,为什
么有那么多人能够眼睁睁地看着封建制度残害人命,却见死不救?
《孔乙己》的学生初三读后感600字2
当我读完《孔乙己》这篇短篇小说时,不由得暗叹了一声!唉,真的是一个悲剧人
物!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多么矛盾呵,可见孔乙己对自己唯
一值得“炫耀”的事是——他读过书尽管是老童生,这也是他唯一有尊严的地
方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竟天真地以为旁人不
晓得他这些钱是偷来的,相当自信地掏钱,可真是自命清高呵!可是他的尊严被旁
人毫不留情地摧毁掉了“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
你偷了何家的书,被吊着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你怎的连半个秀
才也老不到呢?”
短衣帮一次又一次地几次刺激到孔乙己,他不是面红耳赤地辩驳就是不屑置辩最
后呢,没法沟通了,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小伙计以“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
么”的思维冷漠回绝了孔乙己孔乙己依然恳切地教小伙计四种写法的“回”字,
迂腐可笑呢
这种恶状他还能厚着脸皮待下去?这不是逼他往绝路走么?他的自尊没了,也没人怜
悯他,他除了喝酒,再也没有物质上的享受,吃不饱,穿不暖,睡不香饿得不行
只好偷书,一旦被抓就尝到苦果——腿被打折了这下好了,他真走到绝境了,用
手爬到咸亨酒店喝最后一次酒,然后在众人的讥笑下离去……
就这么的结局,孔乙己的不幸人生到底是谁造成的呢?
封建科举!封建社会!简直能害死人!但又是什么造成这恶果呢?孔乙己这人就诠释了
当时所有的悲剧,而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反省与思考……
《孔乙己》的学生初三读后感600字3
读完了鲁迅先生几十年前写的小说《孔乙己》,我不禁生出了许多感想它使我想
到了自我,使我认真思索了生活这件事
文章透过个性化的语言描述,看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反映出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而透过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
人一颗,又表现了他心地善良孔乙己的一生是可悲的而又可怜的原因在于他没
有正确地认识自我在这种穷困潦倒的状态下,他自我放任,只能退回到心灵深处
的自我安慰中去,释放心灵深处的压力当然他将一事无成,最终在贫困中死去
所以,即使他再怎样样自命不凡,也禁不住社会现实的打击,和自我早已注定的命
运
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小说揭
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
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孔乙己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他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有着特殊的经历,他受着科
举制度的残害,但是,在那时候,这却是人们想要得到荣华富贵的必经之路孔乙
己扭曲的心灵已被封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