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体育设施、器材的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及相关人员在使用体育设施、器材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保障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所有体育设施、器材,包括但不限于田径场、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各类球场、体育器材室等及其附属设施和器材设备。
二、管理职责
1.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领导和监督体育设施、器材的安全管理工作。
-制定体育设施、器材安全管理的政策和制度。
-协调解决体育设施、器材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后勤管理部门
-负责体育设施、器材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工作,确保设施、器材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定期对体育设施、器材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及时更新和补充体育设施、器材。
3.体育教学部门
-负责体育设施、器材的合理使用和调配,确保教学、训练、竞赛等活动的正常开展。
-对师生进行体育设施、器材安全使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使用体育设施、器材前,检查设施、器材的安全性,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后勤管理部门。
4.师生员工
-遵守体育设施、器材安全管理制度,爱护体育设施、器材。
-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操作规程使用体育设施、器材,不得违规操作。
-发现体育设施、器材存在安全隐患或损坏时,及时报告后勤管理部门或体育教学部门。
三、体育设施安全管理
1.场地设施
-田径场
-定期检查跑道、草坪的平整度和弹性,如有坑洼、裂缝等及时修复。
-检查排水系统是否畅通,避免积水影响使用安全。
-对田径场周边的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牢固可靠,防止人员意外坠落。
-限制车辆在田径场内违规行驶,避免损坏场地设施。
-体育馆
-检查体育馆的屋顶、墙面、地面等结构是否稳固,有无渗漏、脱落等安全隐患。
-对体育馆内的照明、通风、空调等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检查体育馆内的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无阻。
-对体育馆的体育器材架、看台等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安装牢固,无松动、变形等情况。
-游泳馆
-定期检测游泳池的水质,确保符合卫生标准。
-检查游泳池的防水、防滑、防漏电等安全设施是否完好。
-对游泳馆的循环过滤系统、加热系统等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配备必要的救生设备和专业救生人员,并确保其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健身房
-对健身房内的各类健身器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检查健身器材的安装是否牢固,有无松动、变形等情况。
-在健身房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使用者注意安全。
-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材,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救治。
-各类球场
-定期检查球场的地面、围栏、球门等设施是否完好,有无损坏、松动等情况。
-对球场的照明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在夜间能够正常使用。
-清理球场上的杂物和障碍物,保持场地整洁,避免影响使用安全。
2.附属设施
-检查体育设施周边的道路、台阶、扶手等附属设施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松动等情况。
-对体育设施的出入口、通道等进行检查,确保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疏散。
-对体育设施的遮阳、挡雨等附属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功能正常,无安全隐患。
四、体育器材安全管理
1.器材采购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活动的需要,采购合格的体育器材。
-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资质的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器材的规格、质量、售后服务等要求。
-对采购的体育器材进行严格的验收,检查其质量、规格、数量等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器材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
2.器材入库
-设立专门的体育器材仓库,对入库的体育器材进行分类存放,标识清晰。
-建立体育器材入库台账,详细记录器材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采购日期、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