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运动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包括高运球和低运球的时机运用。
-80%以上的学生能够在篮球比赛中较为熟练地运用行进间运球技术突破防守。
2.身体健康目标
-通过篮球行进间运球练习,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身体协调性。
-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身体的节奏感。
3.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
-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面对挑战的能力。
-通过篮球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行进间运球时按拍球的部位和用力大小。
-手脚协调配合,控制好球的落点和反弹高度。
2.教学难点
-根据场上情况合理运用高运球和低运球技术。
-在快速运球过程中保持身体的平衡和节奏感。
三、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和准确规范的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
2.分解练习法
将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分解为原地高运球、原地低运球、行进间高运球和行进间低运球等环节,逐步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每个环节的动作。
3.游戏竞赛法
通过组织篮球运球接力游戏和小型篮球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的能力。
4.纠正错误法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动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四、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
1.课堂常规
-集合整队,检查人数。
-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安排见习生。
2.热身活动
-围绕篮球场慢跑3圈,速度适中,保持队伍整齐。
-关节活动操:头部运动、肩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膝关节运动、手腕踝关节运动,每个动作做4个八拍。
(二)基本部分(32分钟)
1.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讲解示范(5分钟)
-教师讲解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
-高运球:当没有防守队员阻挠时,为了加快向前推进的速度,可以采用高运球。它是在没有防守队员阻挠情况下,为了加快向前推进的速度,为了争取时间和空间创造有利条件,所采用的一种运球方法。
-低运球:当受到对手紧逼防守或者接近防守队员时,为了保护球,摆脱防守,需要采用低运球。它是在没有防守队员阻挠情况下,为了保护球,摆脱防守,需要采用低运球。
-行进间运球时,要抬头,目视前方,上体稍前倾,以维持身体平衡。运球时,手按拍球的后侧上方,球的落点在身体侧前方,反弹高度在腰、胸之间叫宜,一般反弹的球刚超过腰、胸的高度就可以继续运球。
-身体各部位要协调配合,手臂自然弯曲,手指自然分开,掌心空出,用手指和指根部位按拍球,手腕要柔和用力,控制好球的落点和反弹高度。
-教师进行完整的动作示范,然后分别进行高运球和低运球的分解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
2.分解练习(12分钟)
-原地高运球练习(3分钟)
-学生每人一球,在篮球场的指定区域内进行原地高运球练习。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动作要领,用手指和指根部位按拍球,手腕柔和用力,球的落点在身体侧前方,反弹高度在腰、胸之间。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如拍球部位不准确、用力过大或过小等。
-原地低运球练习(3分钟)
-学生在原地进行低运球练习。要求学生降低重心,上体前倾,用手指和指根部位按拍球的正上方,手腕用力,球的落点在身体正前方,反弹高度在膝关节以下。
-教师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行进间高运球练习(3分钟)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先进行行进间高运球练习,另一人在旁边观察并给予提示。练习者要按照动作要领,抬头运球,注意手脚协调配合,控制好球的落点和反弹高度。
-练习一段距离后,两人交换。教师巡回指导,重点纠正学生在行进间高运球时身体重心不稳、手脚配合不协调等问题。
-行进间低运球练习(3分钟)
-学生继续两人一组,进行行进间低运球练习。要求学生在运球过程中降低重心,加快拍球频率,用身体和手臂保护好球。
-教师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如拍球部位不准确、身体过于前倾等。
3.组合练习(8分钟)
-高运球与低运球的转换练习(4分钟)
-学生在篮球场的端线处开始,先进行行进间高运球,当听到教师的口令低运球时,迅速降低重心,改为行进间低运球;当听到高运球口令时,再恢复高运球。如此反复进行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