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体育教学常规.docx
文件大小:43.74 K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3-17
总字数:约6.83千字
文档摘要

?##一、教学准备

(一)学期教学计划

1.制定依据

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基础、兴趣爱好等)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2.内容

明确本学期体育教学的目标,涵盖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划分教学内容模块,如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并合理分配各模块的教学课时。规划教学进度,确定每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考虑到不同季节、气候特点以及学校的体育活动安排。

3.审核与调整

学期教学计划制定完成后,提交给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审核,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在教学过程中,若因特殊情况(如运动会、学生伤病等)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应及时做好记录,并确保调整后的计划能顺利实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单元教学计划

1.依据学期计划

以学期教学计划为基础,针对每个教学内容模块制定单元教学计划。

2.内容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学期目标在本单元的体现。详细安排单元教学内容,包括每次课的教学任务、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场地和器材,并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预估单元教学所需的课时数,合理分配到每周的教学中。

3.教学资源准备

根据单元教学计划,提前准备好相应的体育器材和设施,确保器材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如篮球单元教学,要准备足够数量的篮球、篮球架等器材,并检查其是否完好无损。对于一些复杂的教学内容,如体操动作教学,教师要提前熟悉教学内容,进行动作示范演练,确保能够准确、规范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三)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1.教学目标

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如学生要掌握的运动技术动作、运动规则等)、过程与方法目标(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志品质等)。

2.教学内容

选择适合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详细描述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重点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法、分解练习法、游戏竞赛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包括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每个部分都要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和组织形式。在基本部分,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技能练习、竞赛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组织与管理

考虑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全班教学、分组教学等,合理安排学生的站位和活动空间,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制定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管理措施,如纪律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保证教学安全。

5.教学评价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如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观察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课堂表现评价等。通过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二、课堂教学

(一)课堂导入

1.集合整队

上课铃响后,体育教师迅速到达指定地点集合学生,检查学生人数。整队时,要求学生快、静、齐,按照高矮顺序排列成整齐的队伍。教师发出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等口令,引导学生做好集合准备。

2.师生问好

集合完毕后,教师与学生相互问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和目标

简洁明了地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清晰的认识。例如: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篮球的行进间运球技术,大家的目标是要掌握正确的运球姿势和节奏,能够在行进中熟练地控制球。重点是手指对球的控制和脚步动作的协调配合,难点是运球时的节奏感。

4.安排见习生

询问学生中是否有身体不适或其他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正常体育活动的学生,安排他们担任见习生,并向他们说明见习的任务和要求,如观察同学的练习情况,协助教师管理器材等。

(二)准备部分

1.热身活动

选择适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热身活动,如慢跑、关节活动操等。慢跑一般安排3-5分钟,速度适中,让学生全身微微出汗,提高心率。关节活动操包括头部运动、肩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膝关节运动、手腕踝关节运动等,每个动作做4×8拍,活动全身关节,预防运动损伤。

2.专项准备活动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准备活动。如篮球课,可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