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对口单招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执拗(niù)慰藉(jiè)联袂(mèi)戛然而止(jiá)
B.癖好(pǐ)提防(tí)星宿(xiù)莘莘学子(shēn)
C.炽热(zhì)模样(mú)逮捕(dài)提纲挈领(qiè)
D.发酵(xiào)脂肪(zhī)埋怨(mán)锲而不舍(qiè)
答案:A
解析:B项“提防”的“提”应读“dī”;C项“炽热”的“炽”应读“chì”;D项“发酵”的“酵”应读“ji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暄度假村墨守成规声名鹊起
B.编缉明信片世外桃源变本加利
C.脉膊水龙头人情事故世外桃源
D.渲泄挖墙角走头无路金榜题名
答案:A
解析:B项“编缉”应为“编辑”,“变本加利”应为“变本加厉”;C项“脉膊”应为“脉搏”,“人情事故”应为“人情世故”;D项“渲泄”应为“宣泄”,“挖墙角”应为“挖墙脚”,“走头无路”应为“走投无路”。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他的这种性格并不是天生的,而是______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2)这篇文章语言流畅,内容丰富,______了作者的真知灼见。
(3)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医护人员______了巨大的风险,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A.由于包含承担
B.因为包含担负
C.由于饱含承担
D.因为饱含担负
答案:C
解析:“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常与“所以”“因此”等关联词搭配使用;“因为”表示原因或理由,常与“所以”搭配。“包含”指里边含有;“饱含”指充满。“承担”指担负、担当;“担负”指承担、负责。根据语境,(1)句用“由于”合适;(2)句用“饱含”更能体现文章中充满作者的真知灼见;(3)句用“承担”与“风险”搭配更恰当。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演讲中夸夸其谈,妙语连珠,赢得了阵阵掌声。
B.小明和同学约好一起去看电影,结果小明失约了,他的行为真是不孚众望。
C.他的文章写得杂乱无章,让人看了不知所云。
D.这部电影的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吸引了众多观众。
答案:C
解析:A项“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是贬义词,此处使用不当;B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与语境不符,应是“不负众望”;C项“杂乱无章”形容乱七八糟,没有条理,使用恰当;D项“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不能用来形容电影情节。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D.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
答案:D
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品质”不能“浮现”,可将“品质”改为“形象”;C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他今天为什么没来?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
D.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答案:D
解析:A项虽然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是陈述句,句末应用句号;B项引用的诗句作为句子的一部分,逗号应放在引号外;C项相邻两个数字表示约数时,中间不用顿号。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C.《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文章通过描写“我”和小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
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答案:C
解析:《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不是《彷徨》。
8.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A.反复排比、比喻拟人引用、比喻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