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庆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说课稿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强化科学探究精神,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终身学习的兴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九年级的学生在进入本章节学习前,已经学习了基础的化学概念,如物质的性质、变化、分类等。他们对化学实验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但对化学实验的原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较浅。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化学实验通常具有浓厚的兴趣,因为实验直观、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渐增强,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偏好理论学习和思考。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如何准确观察实验现象,如何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化学规律,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此外,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挫败。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化学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量筒等)、实验药品。
2.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学生作业。
3.信息化资源:网络化学实验视频、化学实验操作步骤图解、在线化学实验平台。
4.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化学实验视频,展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讲授新知(20分钟)
(1)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实验记录、数据处理等。
(2)通过多媒体展示化学实验的典型案例,分析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出化学规律。
(4)分组实验:分组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
(5)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3.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提问: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3)学生展示实验方案,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4.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总结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作业布置(5分钟)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
(2)查阅资料,了解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思考:化学实验对提高化学素养有哪些帮助?
(4)下节课准备实验器材,为下一节实验课做好准备。
知识点梳理
1.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
-安全第一: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实验记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和结果,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
-实验数据:准确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器材的使用:熟悉各种实验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实验药品的取用:正确取用实验药品,避免污染和浪费。
-实验现象的观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注意细节变化。
3.化学实验的类型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学生观察学习。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和验证化学规律。
4.化学实验的原理
-反应原理: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等。
-实验原理: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如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等。
5.化学实验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验证实验原理。
6.化学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目的,阐述实验意义。
-实验方法: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实验结果: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结果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解释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