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中小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结合中小学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中小学实验室在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运输等过程中发生的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等事故的应急处置。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做好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有效应对事故。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学校成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由校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副校长担任副总指挥,成员包括教务处、后勤处、保卫科、各年级组长等。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设在保卫科,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责分工
1.总指挥职责
-全面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指挥和协调。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下达应急处置指令。
-组织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
-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2.副总指挥职责
-协助总指挥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现场指挥和协调。
-组织实施应急救援措施,及时控制事故扩大。
-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秩序。
-负责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协调。
3.成员职责
-教务处:负责组织教师和学生的疏散、转移工作,协助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后勤处:负责提供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组织对受损设施进行抢修和恢复。
-保卫科: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治安保卫工作,协助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
-各年级组长:负责组织本年级学生的疏散、转移工作,协助做好学生的安抚和教育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措施
1.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明确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储存、使用、运输、处置等环节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
2.人员培训
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师生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救援知识等。
3.设施设备
确保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和使用设备符合安全要求,配备必要的通风、防火、防爆、防毒、泄漏应急处理等设施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4.标识警示
在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和使用区域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警示标志,标明危险化学品的名称、性质、危害、应急处置方法等。
5.库存管理
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的库存量,按照规定分类存放,做到账物相符。定期对库存危险化学品进行盘点和检查,及时清理过期、变质等不合格危险化学品。
6.采购运输
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商采购危险化学品,确保采购的危险化学品质量合格、包装完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危险化学品的运输,防止泄漏、爆炸等事故发生。
(二)预警行动
1.监测监控
建立危险化学品监测监控体系,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预警发布
当发现危险化学品存在安全隐患或可能发生事故时,由应急指挥中心发布预警信息,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预警信息包括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可能影响的范围、应采取的措施等。
3.预警响应
各部门和人员接到预警信息后,应立即按照预警要求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加强值班巡逻、停止相关实验操作、疏散人员等。同时,密切关注事故发展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四、应急响应
(一)响应分级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应急响应分为三级:
1.Ⅰ级响应
发生特别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多人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启动Ⅰ级响应。
2.Ⅱ级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