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_1.docx
文件大小:344.77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3-17
总字数:约4.23千字
文档摘要

淄博实验中学淄博齐盛高中高一年级教学阶段检测

化学

相对原子质量:H1O16N14Na23Mg24S32Cl35.5Fe56Ba137

第I卷(选择题,共47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7分)

1.2022年10月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展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科学家,该研究倡导“简单而有用”的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

B.化学科学与其他科学之间存在交叉和相互渗透

C.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化学变化制造出新的原子和新的分子

D.化学家在微观层面上可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创造出更为优异的新物质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或原理不正确的是

A.《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提取青蒿素属于化学变化

B.《梦溪笔谈》中:“石穴中水,所滴者皆为钟乳”,该现象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荷塘月色》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是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为1~100nm

D.《抱朴子》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属于离子反应

3.分类思想是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B.根据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C.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认识物质的方法。NaCl溶于水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合离子的形成是电性作用的结果

B.水合离子的定向运动,是水溶液导电的原因

C.NaCl溶于水发生电离:NaCl=Na++Cl-

D.该电离过程需要通电才能完成

5.侯氏制碱法以NaCl、CO2、NH3和H2O为原料,制取纯碱并获得副产物NH4Cl,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1.2LCO2所含分子数目为0.5

B.等质量的NH3和H2O中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

C.1molNH4Cl和NaCl的混合物中含Cl-数目为

D.从1L1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10mL,其中Na+数目为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B.向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C.腐蚀印刷铜电路板:

D.浓溶液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7.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2M3++4H2O=+Cl-+8H+,中M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

B.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能帮助人体将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是因为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C.下列转化均能一步实现:,,

D.“纳米碳”属于“纳米材料”,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9.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胶体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烟雾

烧碱

CuO

CO2

盐酸

氨气

B

海水

纯碱

Na2O

CO

氨水

氯气

C

淀粉溶液

熟石灰

Na2O2

H2O

氯水

D

烟水晶

氢氧化钾

Fe2O3

SO2

碳酸钙

CO2

A.A B.B C.C D.D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都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生成红褐色沉淀

得到胶体

B

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配制溶解,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配制0.4000mol/L的NaOH溶液

C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现象

两者没有发生离子反应

D

向3mLKI溶液中滴加几滴双氧水,振荡,再滴加1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

氧化性:

A.A B.B C.C D.D

1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于IL水配成密度为的氨水,该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B.0.3mol/L硫酸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总物质的量为0.9mol

C.将40g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中得1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D.同浓度的三种物质的溶液:、、,溶液体积之比为3:2:1,则浓度之比为:1:1:3

12.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