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08伏安法测电阻
1.【实验目的】
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定值电阻)电阻
2.【实验器材】
(1)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2)主要器材作用:①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
②电流表:测灯泡的电流。
③滑动变阻器的作用:A保护电路。B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
【实验原理】
R=U/I。
【实验电路图和实物图】
5.【实验步骤】(以测量定值电阻为例)
(1)设计电路图并连接实物电路。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测出多组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
(3)断开开关,算出每次电阻值,最后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6.【实验表格】
实验序号
电压表示数
电流表示数
电阻
1
2
3
7.【实验结论】
(1)测定值电阻:结果是一个数值(平均值)。
(2)测小灯泡电阻的结论: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8.【注意事项】
(1)开关要断开。
(2)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选择合适的量程,“正进负出”。
(3)A.滑动变阻器按“上下各一”的原则接入电路。
B.闭合开关前,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1.电路故障分析:
(1)闭合开关,如果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可能为灯泡(定值电阻)短路。
(2)闭合开关,如果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可能为灯泡(定值电阻)开路。
2.如何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1)需要记录至少3次数据。
(2)物理量要带单位。
(3)需设置电阻平均值项目。
3.测量灯泡电阻和测量定值电阻多次测量的目的不同::
(1)测定值电阻: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2)测小灯泡电阻:为了得到普遍规律。
4.测量灯泡电阻和测量定值电阻的I-U图像不相同:
(1)定值电阻I-U图像
(1)小灯泡I-U图像
【典例1】在测量标有2.5V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如图是甲同学连接好的电路.
(1)乙同学发现电路连接有错误,只需更改一根导线即可.请你把接错的那一根导线找出来,并画上“×”,再用笔画线把它改接到正确的位置上.
(2)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较大,则电路故障可能是_______.(写出一种可能即可)
(3)排除故障后,甲同学先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再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次降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发光情况
明亮
较亮
较暗
暗
不发光
电压
2.5
2.0
1.5
1.0
0.5
电流
0.22
0.20
0.14
0.12
电阻
11.4
10.0
7.0
4.7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A,则此时小灯泡的电阻约为_______Ω.
(4)最后甲同学用表格中的电阻取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乙同学认为这样处理不正确.请你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图所示.
(2)小灯泡断路
(3)0.18;8.3
(4)因为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取平均值没有物理意义
解析:(1)利用“伏安法”测电阻时,电压表应与小灯泡并联,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
(2)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某处发生断路;电压表示数较大,说明电压表与电源正、负极之间是通路,则故障原因可能是小灯泡断路.
(3)由题图可知电流表使用的是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则其示数为0.18A;此时灯泡的电阻.
(4)由于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即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灯丝温度不同,灯丝的电阻不同,故求平均值没有物理意义.
【典例2】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如下.
(1)图甲是刚刚接好的实物电路,请指出其中的两处错误或不妥之处:①________,②________.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为查找问题,先将导线1从a点断开,然后依次去接触e点、d点、c点及b点,发现当接触e点、d点时,电流表有示数,则电路故障不可能是________(填符合要求的选项前字母).
A.开关S断路 B.滑动变阻器断路 C.电阻R断路
(3)排除电路故障后进行实验,得到如下数据,其中表格内空缺的电流值如图乙所示,则这个电流值为________A.
0.6
0.9
1.2
1.5
1.8
0.15
0.23
0.30
0.45
(4)表格填写完整后,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描点并画出这个电阻R的图像.
(5)根据表中数据,测得该定值电阻的阻值约为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①开关未断开;②滑动变阻器阻值未调至最大
(2)C
(3)0.38
(4)如图所示.
(5)4.0
解析:(1)①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题图甲中的开关未断开;②滑动变阻器阻值应调至最大,而题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未置于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