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实验01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中考物理实验精练通关.docx
文件大小:1.53 M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3-16
总字数:约8.41千字
文档摘要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实验01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实验原理是:v=s

(1)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

(2)金属片的作用:让小车停在同一位置,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便于测量时间。

(1)将长木板一端垫起作为斜面并保持一定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的A处,金属片固定在斜面的C处,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1;

(3)测量小车从斜面A处下滑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4)根据公式v=st算出平均速度v

(5)将金属片移至AC的中点B处,测量小车从A处运动到金属片的距离S2和所用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最后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v3。

路程s/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得出: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

(一)实验注意事项

(1)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

(2)每次测量必须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3)测量小车运动路程要从车头到车头或车尾到车尾。

(4)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下滑的速度变慢,增大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便于测量时间。坡度不能太小,会导致小车停在斜面上。

(二)交流与反思

(1)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v3v2v1;

(2)小车过了终点才停止计时或未开始运动提前计时,所测时间偏大,使速度测量值偏小;

(3)小车未到达终点停止计时或运动后才开始计时,所测时间偏小,使速度测量值偏大。

1.如图所示,“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分别将金属挡板固定在B点和C点,测出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

(1)测量原理是;

(2)实验中用到金属挡板的作用是(选填序号);

A.便于记录小车运动路程

B.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的时间

(3)在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小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4)AC之间的距离是cm,若测量AC段平均速度时,未到C点就停止计时,则测量出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

(5)测出上半程AB和全程AC的平均速度后,实验小组的同学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到达C点停止计时,这种方法测出的下半程平均速度(“不合理”或“合理”)。正确操作后,测得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m/s。

(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选填序号)。

??

【创新设问】

(7)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C中点时的速度v3,经过时间tAC中点时的速度为v4,则v3v4(选填“”“”或“=”)。

真题演练

1.(2023·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频闪拍摄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方式之一。某科创小组用频闪拍摄的方法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他们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拍摄了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频闪照片。请根据照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本实验中刻度尺是测量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

(2)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cm,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s,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cm/s;

(3)根据照片信息可判断小车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小组同学经过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小车在C点的动能D点的动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AB=0.45m

tAB=3.2s

vAB=0.14m/s

sAC=0.90m

tAC=4.5s

vAC=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实验中,小组同学发现小车通过AB段路程的时间过短,不便于测量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只将木块向适当移动;也可以将小车倒置滑下,这是因为用代替滚动可以增大摩擦;

(3)改进后,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在表格中,计算出小车通过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通过AB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比B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支持力对小车是否做功?。

(5)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撞到金属片会停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