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实验15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中考物理实验之真题汇编.docx
文件大小:260.58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3-14
总字数:约8.31千字
文档摘要

实验15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基础考点梳理

1.实验目的、原理、方法

(1)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2)实验原理:。

(3)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器材:钩码、滑轮组、铁架台、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1)钩码:提供物体重力。

(2)刻度尺:测量物体移动的距离。

(3)铁架台:安装滑轮组。

(4)细线:连接实验。

(5)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大小。

(6)滑轮组:实验对象。

3.实验步骤及图像

步骤①如图组装滑轮组。

步骤②将钩码挂在滑轮组下方,记录下所挂钩码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住绳子自由端,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步骤③将刻度尺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分别记录下钩码和绳子自由端的起始位置。

步骤④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子自由端,使物体匀速上升一段距离,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物体上升后所达到的末位置以及绳子自由端上升到的末位置。

步骤=5\*GB3⑤根据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钩码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然后根据W有用=Gh和W总=Fs计算出有用功和总功,按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步骤⑥改变所挂钩码的重力,重复以上实验步骤。

步骤⑦钩码重力不变,改变动滑轮个数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步骤⑧整理实验器材。

4.实验结论及应用

(1)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和动滑轮的个数有关。

(2)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3)不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且在物重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5.实验补充

(1)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叫做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要费距离。

(2)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动力F=G物+G动n若忽略滑轮重,则有

(3)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虽然省了力,但是费了距离,滑轮组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就是重物升高距离的几倍;设物体升高的距离为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nh(n表示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

(4)使用滑轮组时(忽略摩擦阻力):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动力F=G物+G动n;若忽略滑轮重,则有

其中:F拉—拉力,G动—动滑轮的重力,G物—被提升物体的重力,n—吊住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5)使用动滑轮时,条件不同,拉力的计算方法也不同

①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当动滑轮重、绳重和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不计的情况下,拉力等于物体重力的n分之一;当绳重和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不计的情况下,拉力等于物体和动滑轮重力之和的n分之一;实际情况下,动滑轮重、绳重和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都无法忽略不计,那么拉力等于物体重力除以n和机械效率的乘积。

②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当动滑轮重、绳重和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不计的情况下,拉力等于物体所受摩擦力的n分之一;当绳重和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不计的情况下,拉力等于物体所受摩擦力的n分之一;实际情况下,动滑轮重、绳重和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都无法忽略不计,那么拉力等于物体所受摩擦力除以n和机械效率的乘积.(注:n为滑轮的股数)。

6.常考实验问题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通过实验数据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上升高度无关。

(3)通过实验数据可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4)通过实验数据可得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小。

(5)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得知:增大物重或减少动滑轮的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6)实验中改变钩码的数量,改变动滑轮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改变钩码个数、改变动滑轮的个数从而获得多组数据,这样可以避免一组数据的偶然性,更能得出普遍性规律。

(7)同一滑轮组: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精选真题汇编

1.(2023?湘潭)用图所示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cm

拉力F/N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2.0

5

1.0

15

66.7%

2

4.0

5

1.8

15

74.1%

3

4.0

10

1.8

30

74.1%

4

6.0

5

2.5

15

(1)实验过程中,缓慢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向上做运动。第1次实验时,钩码上升的时间为3s,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上升的速度为m/s。

(2)第4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3)分析1、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