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基础考点梳理
1.实验目的、原理、方法
(1)实验目的: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实验原理:F浮=G-F读。
(3)实验方法:称重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器材及图像:弹簧测力计、水、盐水、细线、烧杯、小石块
(1)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
(2)细线:连接实验器材。
(3)小石块、金属块:实验对象。
(4)水、盐水:改变液体密度。
(5)烧杯:盛装液体。
3.实验步骤
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步骤②把石块慢慢浸入水中,直至石块完全没入水中,并观察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化。
步骤③把水换成盐水,重复步骤②。
步骤④把小石块换成金属块重复上面三个步骤。
步骤⑤记录数据,整理器材。
4.实验结论
(1)浮力大小跟浸入液体(水)中的体积有关。
(2)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一定时,浮力大小跟物体所在深度无关。
(3)比较步骤二、三可知,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一定时,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密度大的浮力大。
5.实验补充
(1)浮力产生的原因: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产生原因:物体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大于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
(3)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液(气)体。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6.常考实验问题如图
(1)通过A、C实验步骤,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是2N。
(2)通过A、B、C(填字母)实验步骤,可得猜想2是正确(选填“正确”或“错误”)。
(3)通过A、C、E实验步骤,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分析C、D两次实验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深度无关。
(5)若先完成实验C,再完成实验A,则测得的浮力将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
(6)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前,应观察它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上,若没有,则进行调整。
(7)换用不同的物体和液体重复实验目的是:避免实验偶然性,得出影响浮力大小影响的普遍性规律。
(8)弹簧测力计自身重力和细线以及盐水的浓度会对实验产生一定的误差。
精选真题汇编
1.(2023?南通)小明探究“怎样使物体上浮”,将体积相等的两个物体A、B浸没在水中,松开手,物体静止时如图甲所示。(g取10N/kg)
(1)如图乙所示,选择物体A进行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其重力GA=N,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A=N,A的体积VA=cm3;
(2)测出物体B的重力GB,发现GB小于(选填“GA”或“FA”),初步得到物体上浮的条件;
(3)将物体A从水中提起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2.(2022?包头)兴趣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物块、溢水杯、小桶、铁架台等器材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细线的质量和体积均忽略不计)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将指针调在位置。
(2)实验中所用物块的重力为N。
(3)同学们发现溢水杯中未装满水,如图甲所示,这样实验会使测得的溢出水的重力(填“偏大”或“偏小”)。
(4)溢水杯装满水后,将物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物块受到的浮力为N,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水所受的重力大小。
(5)继续实验,将物块浸没在装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如图丙所示,发现F5>F3,说明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有关。换用酒精再次实验的目的是(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
3.(2022?十堰)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猜想:
A.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B.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C.可能与物体密度有关
D.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他们领取的实验器材有:柱形铁块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一杯水(适量)、细线(体积忽略不计)。
(1)只用这些器材,可以验证上述猜想中的B和(选填字母序号)是否正确。
(2)如图是探究猜想B的实验过程,将铁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1;将铁块部分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此时铁块受到的浮力大小表达式为F浮=
(用题中物理量符号表示)。将铁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3,则F2F3(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分析比较F1、F2、F3的大小与浮力的关系,可以得到结论:铁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