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实验测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
C.光的折射率大于1
D.光的反射和折射遵循相同的光学定律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B.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C.力的单位是牛顿
D.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大小和方向不一定相同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无关
C.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约为340m/s
4.下列关于物质的微观结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以上都是
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B.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质量发生改变
C.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D.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发生变化
6.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B.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南向北
C.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1小时
D.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1年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B.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C.消费者是指以植物为食的生物
D.分解者是指分解有机物的生物
8.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物分类的依据是形态结构
B.生物分类的目的是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C.生物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D.以上都是
9.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B.地球大气层的平均厚度约为1000km
C.地球大气层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D.以上都是
10.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
B.我国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C.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D.以上都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
2.力的单位是________。
3.声音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约为________m/s。
4.物质由________组成,分子由________组成。
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
6.生态系统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7.生物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地球大气层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国地域辽阔,气候________,地形________,生物多样性__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简述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
3.简述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如何判断声源的位置。
4.简述化学反应中,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5.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五、实验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激光笔、白纸、直尺。
实验步骤:
(1)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桌面上,调整激光笔,使其发出的激光束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
(2)观察并记录激光束在平面镜上的反射情况。
(3)改变激光笔的角度,重复步骤(2)。
实验要求: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实验目的: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绳、钩码、白纸。
实验步骤:
(1)将细绳的一端固定在白纸上,另一端挂上钩码。
(2)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钩码的重力和细绳的拉力。
(3)将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钩码上,重复步骤(2)。
实验要求: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六、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刹车后5秒内匀减速至停止。求:
(1)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汽车刹车过程中的位移。
2.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哪个是氧化还原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H2+O2→2H2O
Fe+CuSO4→FeSO4+Cu
CaCO3→CaO+CO2
2KClO3→2KCl+3O2
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