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docx
文件大小:17.9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14
总字数:约3.05千字
文档摘要

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原理。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4.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环保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实验、推理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勇于尝试新方法的创新意识。

2.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关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了解二氧化碳的应用和环保意义,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解决办法:

1.对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反应原理,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装置和反应方程式,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反应过程和原理。

2.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针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采用案例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探索二氧化碳的特性。

4.对于难点中的具体操作步骤,通过分步骤讲解和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操作正确无误。

5.在理解二氧化碳性质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建立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反应原理以及物理和化学性质。

2.实验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亲身体验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观察其性质。

3.讨论法:引导学生就二氧化碳的环保意义和应用进行小组讨论,激发思考。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使用PPT展示实验步骤和反应机理,增强直观性。

2.教学软件:利用化学模拟软件,模拟二氧化碳的制取反应,加深理解。

3.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络链接,让学生课后自主探究二氧化碳的更多应用和环保信息。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以日常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引入,提问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二氧化碳这个词,你们知道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利用PPT展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介绍所需的药品和仪器,讲解反应原理。接着,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向学生展示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并强调操作注意事项。随后,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二氧化碳的特性。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解答,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反应原理。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实验过程,巩固所学知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以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

4.课堂小结(5分钟)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以下作业: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查阅资料,了解二氧化碳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准备下一节课所需实验材料,为下一节课的实验做好准备。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应取得以下效果:

1.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包括所需药品、仪器以及反应原理,能够独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

2.理解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够描述二氧化碳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和反应特点。

3.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检测二氧化碳的存在,并能够解释检测原理。

4.通过实验操作,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熟练使用实验仪器,遵循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5.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提高了合作交流能力,能够有效地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

6.学生对二氧化碳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有了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