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
年菁优高考历史解密之冷战与世纪下半期世界的新变化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春?昆明期末)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纳赛尔政府全面推行国有化,实行计划经济,贯彻进口
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在农业上实行土地改革,限制地主占有土地。这些措施缩小了贫富差距,埃及工
业产值也迅速增长。这说明埃及()
A.摆脱了对外经济依赖
B.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模式
C.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初步实现了民族主权独立
2.(2024春?安溪县期末)2003年,在坎昆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五届部长会议上,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
国家取消补贴、开放市场,七十七国集团、非洲联盟、最不发达国家组成联盟,巴西、印度、中国等组
成二十一国集团,挫败了发达国家的企图。这一结果()
A.表明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B.说明“逆全球化”思潮涌动
C.凸显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
D.反映出冷战思维逐渐抬头
3.(2024春?兴庆区校级期末)2003年3月,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在战争问题上,被称为“新欧
洲”的国家,倾向于支持美国的立场;而被称为“老欧洲”的国家则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动表示担忧,
并主张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拉克问题。这一事件,反映了()
A.欧洲走向分裂的必然性
B.国际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
C.美元霸权地位得到巩固
D.恐怖主义导致了地区动荡
4.(2024春?运城期末)1973年﹣1983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为2.4%,仅
为1965﹣1973年的一半,同时各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物价大幅度上升。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干预”的强化B.第三产业的兴起
C.“福利国家”的建立D.社会结构的变化
5.(2024?红河县开学)下表中的历史事件,共同反映的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特征是()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8年,法国宣布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再履行北约防务。
1970年9月,第三次不结盟运动在赞比亚召开。
1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
A.两大阵营的对峙B.第三世界的壮大
C.大国关系的调适D.多极力量的成长
6.(2024?安徽二模)21世纪初,瑞典首相皮尔松认为:“欧盟是我们可以发展起来制衡美国世界霸权的少
数几个机构之一”;德国总理施罗德表示:“我确信文明社会需要一个多极社会”;法国外交部长福歇认
为,在全球化进程中,欧美关系主要是多极化与单极化的问题。这可以佐证()
A.美国同欧洲关系日趋紧张
B.欧盟挑战美国世界霸主地位
C.全球治理新机制前途未卜
D.国家利益影响世界秩序变革
7.(2024?江西三模)1961年9月,南斯拉夫、印度、阿尔及利亚、古巴等25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在
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会议提出不结盟和非集团化原则,要求美苏两国立即举行会谈,以防止战争爆发
和停止军备竞赛。其意义在于()
①发扬了万隆精神
②提高了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
③维护了世界和平
④遏制了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2024秋?五华区校级月考)1946年,苏联经济学界发生了激烈的学术争论。经济学家瓦尔加认为,战
争使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其结果将导致资本主义经济暂时趋于稳定。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沃
兹涅先斯基则批评瓦尔加美化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作用,忽视战后资本主义必将发生的经济危机。该批
评()
A.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状况
B.忽视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强调社会结构调整的经济意义
D.夸大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9.(2024春?十堰期末)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主张为欧洲经济复苏提供援助,其邀请的对象包
括所有的欧洲国家,条件是东欧各国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