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说课稿1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主要内容包括:1.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3.科技革命的推进;4.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加深。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发展史实,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复杂性。
2.提升学生的全球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相互影响和交融。
3.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让学生在了解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尊重多元文化,促进文化自信。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对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的关注和思考。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特别是两极格局的解体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②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全球化的利弊分析。
③科技革命的最新进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④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现象,以及其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复杂性,包括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地区冲突的加剧。
②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和贸易摩擦。
③深入探讨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结构的深远影响。
④评估文化交流与融合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挑战,以及如何在全球化中维护本民族文化的特色。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实物教具(如地图、模型等)。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历史教育资源网站。
信息化资源: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相关历史资料、经济全球化案例研究、科技革命进展的科普文章和视频。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多媒体演示、历史图片分析、网络搜索与分享。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冷战时期的历史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回顾冷战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2.提出问题:“冷战结束后,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3.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讲解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重点介绍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用时:5分钟
2.分析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举例说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用时:5分钟
3.探讨科技革命的最新进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
用时:5分钟
4.分析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现象,以及其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举例说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①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对我国外交政策有何影响?
②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③科技革命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改变?
④如何看待文化交流与融合?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提问(10分钟)
1.针对讲授新课中的重点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冷战时期和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变化。
2.学生分组进行辩论,正方观点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发展”,反方观点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辩论过程中的关键观点,强调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挑战。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和文化交流与融合等。
2.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世界发展趋势,思考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发挥我国的作用。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a.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5分钟)
b.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影响(5分钟)
c.科技革命的最新进展(5分钟)
d.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现象(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10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6.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一、知识掌握方面
1.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包括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对各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