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5课 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世界历史》高教版基础模块.pdf
文件大小:1.96 M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3-09
总字数:约3.76千字
文档摘要

第15课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知道十月革命,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成就和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职《历史(基础模块)》(世界历史)教材的第15课。主要阐述:在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进程中,帝国主义最薄弱的国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先后推翻沙皇统治和资产阶级统

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一个地球上出现了

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的局面。同时,也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亚非拉

人民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此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与实践,这也

为我国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些经验与教训,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学情分析

中职一年级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

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但是对俄国(苏联)的历史发展线索不清,对列宁与斯大林时期

的经济政策的设施不慎理解,所以要通过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更深

层次的感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背景以及影响,认识十月革命带来的影响,培养学

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史料和地图的分析,把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理解,更

有利于带领学生感悟历史的魅力。

史料实证:通过图片和历史资料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提高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史料和图片来分析问题,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

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建设的曲折性,吸取教训认识当今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

五、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

(二)教学难点: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

六、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设计意图】结合绘画作品和剧照激疑思考:既然没有激烈战斗,为何这样绘画和拍影片?十

月革命为何能几乎和平完成?十月革命给俄国和世界带了什么巨大意义?

(二)新课学习

一、十月革命的胜利

原因

(一)

教师:1917年俄历十月列宁领导的革命爆发,到底是哪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促使这场革命非爆

发不可呢?

材料一:

作者:俄国列宾1870年至1873年间创作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答案预设:表层信息:衣衫破烂、眼睛无神、人力深层信息:生活贫困、动力落后、

教师总结:通过绘画的信息解读可知十月革命爆发前,政治上:俄国劳动人民受沙皇和资本家

的残酷剥削;经济上:工业落后,大量农奴制残余,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二:因为参加一战,在1917年,农村男劳动力减少47.4%,粮食收获量减少1/4。参

战造成300万难民无家可归,缺衣少食。因为饥荒,1916年罢工就有1500起,参加人数超过

100万。农村头5个月就有510次起义。

——王斯德《世界现代

史》

教师提问:通过材料可知十月革命的原因之一是?

答案预设:一战激化社会矛盾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给当时起义的俄国人民拟一个简短响亮的口号。

教师讲述: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十月革命的直接原因和理论指导。分别是“二月革命后

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和“列宁主义的指导”。

过程

(二)

1.引导学生梳理十月革命的过程。

教师总结:二月推沙皇,四月发提纲,十月占冬宫、颁法令。

2.小组讨论:从革命任务,革命性质,革命结果认识二月革命和十曰革命的不同?

教师总结:通过表格引导学生区别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性质。

意义

(三)

1.从该漫画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预设:拿着扫帚的列宁在清扫身穿黑袍的神甫、头戴皇冠肩披白鼬皮衣的沙皇、蓝色衣服

的外国君主、大腹便便的光头资本家。

2.反映了什么?

列宁要消灭沙皇、主教、资本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