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教学说课稿新人教版选修3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历史选修3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2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提高学生理解历史规律,认识经济危机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形成正确的经济观念。
3.增强学生的全球视野,了解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培养国际意识。
4.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比较、归纳等历史研究方法,提高历史素养。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对经济危机的概念也有初步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学生对历史课程普遍保持一定的兴趣,尤其对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感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吸收新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直观的图表和案例来理解复杂的历史现象,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深入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对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深远影响。此外,经济危机涉及到的金融、政治和经济术语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解释和举例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同时,学生可能对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这一方面的引导和讨论。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危机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危机的复杂性。
2.设计案例研究活动,让学生分析经济危机中不同国家的应对措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历史影像、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经济危机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4.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经济学家、政治家等,模拟危机时期的决策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1929年股市崩盘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感受经济危机的紧张氛围。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提问学生:“你们认为1929年的股市崩盘为什么会发生?它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简要总结。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介绍背景:讲解19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景象,以及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
2.原因分析: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如过度投资、金融投机、货币政策等。
3.危机过程:讲述经济危机的发展过程,包括危机的初期、中期和后期。
4.影响分析:分析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5.重点讲解:强调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如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贸易战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案例分析:展示几个与经济危机相关的案例,如罗斯福新政、德国法西斯上台等。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危机对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3.分享讨论结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2.提问2: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3.提问3: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有何影响?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课堂内容,教师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回答: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3.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危机时期的决策过程。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规律,认识经济危机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了解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运用史料分析、比较、归纳等历史研究方法。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经济危机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教学环节紧扣实际学情,凸显重难点,通过双边互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学生能够识别经济危机中的关键术语,如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