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过程,以及新兴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近代世界历史”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到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扩张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以及新兴国家的发展。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与新兴国家发展过程中社会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2.提升学生通过史料实证,理解新兴国家在民族独立、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成就与挑战。
3.强化学生的全球视野,认识到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代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包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他们对殖民主义的扩张、帝国主义列强的竞争以及战争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学生对世界历史有着较强的兴趣,尤其是对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历史,学生往往表现出较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本节课涉及的历史事件复杂,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学生可能会在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上遇到困难。此外,对于一些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学生可能由于缺乏具体的背景知识而难以深入理解。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会受到自身价值观和已有知识框架的影响,导致分析不够客观和全面。因此,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克服这些困难,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殖民扩张时期的地图、新兴国家独立战争的历史照片、相关历史人物的介绍视频等。
3.实验器材:无实验操作,故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便利的书写和讨论空间,确保教室安静适宜讨论和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世界地图,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是如何分布的吗?这些国家是如何形成的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2.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为学习本节课内容做好铺垫。
二、新课呈现(约20分钟)
1.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扩张、瓦解以及新兴国家的发展。
-介绍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以及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讲解新兴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如民族独立、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
2.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如印度独立、非洲国家独立等历史事件。
三、互动探究(约15分钟)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如印度、埃及等。
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派代表分享本组讨论的新兴国家发展历程,其他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四、巩固练习(约20分钟)
1.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任务:
-分析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和影响。
-举例说明新兴国家在民族独立、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成就与挑战。
2.教师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课堂总结(约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节点。
2.引导学生认识到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约5分钟)
1.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作业:
-撰写一篇关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和新兴国家发展的短文。
-收集相关历史图片和资料,制作一份关于新兴国家发展的PPT。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世界殖民主义史》: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