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论坛曾谦王润青唐朝大非川之战失败的原因探析
唐朝大非川之战失败的原因探析
曾谦王润青
区城史研究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成阳712082)
摘要:发生于唐成亨元年(670年)的大非川之战是唐朝与吐蕃之间的一次重要战役,对二者的
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场战争是唐朝发起的一次军事冒险行动,自开始就暗藏巨大风险。在
开战之前,唐高宗希望速战速决,选择薛仁贵为主帅,率军回击吐蕃对唐朝边境的侵扰。唐军到
达大非川后,薛仁贵发现现实状况与原先的设想完全不同,于是临时进行调整。副将郭待封为
谨慎起见,携韬重行军遭吐蕃军队突袭而落败,并由此失去后勤保障,最终导致唐军在本次战
争中惨败。
关键词:大非川战役;唐高宗;薛仁贵;郭待封
引言
随着吐蕃王朝的崛起,唐蕃之间的矛盾日渐突显,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双方爆发了著名的大
非川之战。学界对于大非川之战中唐朝失败的原因多有探讨,归纳来看主要有:双方军队人数众寡悬
殊、作战地区高寒以及唐军将帅不和三个原因。然而对这些观点进一步深究,会发现其中不免有牵强之
110处。唐贞观八年(634年),“(太宗)即以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兵部尚书、任城王道宗、州都督李大
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甄生等三总管征之(吐谷浑)。(贞观)九年,军次伏侯城,吐谷浑烧去野
草,以我师,退保大非川,诸将咸言春草未生,马已赢瘦,不可赴敌。唯靖决计而进,深人敌境,遂逾积
石山…….大破其国。”贞观八年(634年)的这场大非川之战,在战斗地点选择、人数多寡对比、将帅意
见不一等方面,和咸亨元年(670年)基本一致。为何李靖大胜敌军,而薛仁贵却大败而归?这个问题值得
深思。有鉴于此,本文在梳理相关史料文献的基础上,以唐蕃大非川之战的发展演进为线索,探讨唐朝
在战争中最终失败的原因,并以此就教于方家。
一、唐高宗对大非川之战的设想与安排
唐高宗时期,吐蕃不断向青海地区扩张,与吐谷浑频繁发生冲突。“龙朔、麟德中,递相表奏,各论
曲直,国家依违,未为与夺。吐蕃怨怒,逐率兵以击吐谷浑,吐谷浑大败,河源王慕容诺钵及弘化公主
脱身走投州。”[21除《旧唐书》外,《资治通鉴》也有类似记载:龙朔三年(663年),“吐蕃发兵击吐谷浑,
大破之,吐谷浑可汗慕容诺钵与弘化公主帅数千帐弃国走依州,请徒居内地”3]。吐蕃击败吐谷浑
后,唐朝的陇右诸州便直接暴露于吐蕃兵锋的威胁之下。在进攻吐谷浑的同时,吐蕃还在西域地区同
唐朝发生军事冲突。如,龙朔二年662年)十二月戊申,“海道总管苏海政受诏讨龟兹··.军还,至疏
敕西州都督崔知辨、左武卫将军曹继叔将兵救之”[5]。不过,由于当时唐朝正将大量精力投人到对辽东
高句丽的战争中,因而对吐蕃的侵扰基本上以防守为主。如,龙朔三年(663年)吐蕃发兵赶走吐谷浑
作者简介:曾谦,男,河南南阳人,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青藏历史地理研究。
王润青,女,安徽淮南人,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青藏历史地理研究。
2023年12月第4期第十一卷总第四十四期青藏高原论坛
38809890989988998999988899999899899859688908999688880999899989999999999800999998889989989999989989968888888898998889899999999999998868899998899588989898968999899899999899889998899899989898889988898988899088969898999898888699989899988999888888899988588986999899888999988888888899988
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