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自主落实;【目标导学】
1.了解“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典故,掌握北宋建立及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
2.掌握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及措施,辩证评价相关措施的影响(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学习王安石变法,认识士大夫救国救民于危难之中的决心与情怀(家国情怀);【知识建构】;基础自主落实;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1.思考:结合右侧史料,归纳宋朝为强化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领域;2.思考:右侧史料反映了宋朝怎样的
治国方针?请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1)方针:__________。;(2)评价:
思维指引北宋的政治特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崇文抑武、文人治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中期,边疆战事屡次战败,政府
官俸和军费开支膨胀,给朝廷财政造成很大
负担。土地高度集中,赋役不均,弊端丛生。
2.思考:研读教材,归纳右侧人物推行变法的
时间、目的、措施。
(1)时间:1069年,________任用王安石主持变
法。
(2)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__________。;(3)措施:;3.影响:
(1)积极:政府__________大幅度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
(2)局限: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扩大了税收范围,损害了________、权贵的利益,
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
4.结果: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素养探究实践;【任务驱动1】兵变夺天下
材料一对“陈桥兵变”……宋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光义等授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结果的不同。(2分)指出在研习史料时,应关注的问题。(1分)
答:不同:宋太宗:宋太祖被拥戴为皇帝,是顺应天意;今人:宋太祖策划了此次兵变,意在夺取皇位。关注: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和局限性;考证史料的方法;运用史料的基本???则等。(答出一点即可);【任务驱动2】集权安天下
材料二宋初统治者,为防止出现专擅现象,宰相之外,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改变昔日宰相机构“事无不统”的状态,令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统观宋初防弊之政的具体内容,可以说用心深远,但上下约束过紧,牵制过密,其消极影响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也得到了充分暴露。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太祖为强化皇权、削弱相权采取的方法。(1分)结合所学指出在地方上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分)
答:方法:分化事权。措施: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实施三年任期制;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加强对地方税收的控制,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任务驱动3】变法挽天下
材料三熙宁、元丰(宋神宗的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元]脱脱等《宋史》
(宋神宗熙宁六年冬十月)时在京诸军出戍还营,教阅多废忘。上初置内教场,训练有法,旬一御便殿,程其能否而劝沮之,人人奋励。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3)根据材料三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分)
答: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强了军队战斗力。;【A达标自测】
1.[时空观念]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宋太祖以忠厚开国,未尝戮一大将。”下列与宋太
祖开国相关的事件是 ()
A.杯酒释兵权 B.陈桥兵变
C.朱温建后梁 D.安史之乱;2.如图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可知,北宋 ()
A.分散机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B.提高文官地位,监察体系完整
C.政治风气守旧,行政效率低下
D.收夺地方财权,边防压力缓解;3.(2024·深圳期中)公元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又增设了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合称“四
监司”。宋真宗此举旨在 ()
A.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
B.削弱相权以强化专制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控
D.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4.宋太祖对赵普说:“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
也。”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
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在边境重地设立镇节度使
C.分割相权,强化君权
D.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5.[史料实证](2024?福州期末)如图是陈列在中国科举博物馆中的一组宋代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