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和珅悼念亡妻的悼亡诗.docx
文件大小:14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12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和珅悼念亡妻的悼亡诗

和珅为悼念亡妻冯氏确实创作过多首悼亡诗,其中最著名的是《悼亡诗》六首。这些诗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他鲜为人知的深情一面。

《悼亡诗》六首(节选)

1.其一

“修短各有期,生死同别离。

扬此一坯土,泉址会相随。

今日我哭伊,他年谁送我?

凄凉寿椿楼,证得涅槃果。”

背景:冯氏去世后,和珅悲痛欲绝,将其生前居所“寿椿楼”封存,与儿子丰绅殷德常去凭吊。诗中“今日我哭伊,他年谁送我”预言了自己一年后被赐自尽的结局。

2.其二

“夫妻辅车倚,唇亡则齿寒。

春来一齿落,便知非吉端。

哀哉亡子逝,可怜形影单。

记得去春时,携手凭栏杆。”

背景:冯氏去世前,和珅已痛失幼子,诗中“唇亡齿寒”比喻夫妻相依为命,“携手凭栏”回忆往昔恩爱场景。

3.其三

“玉蕊花正好,海棠秀可餐。

今春花依旧,寂寞无人看。

折取三两枝,供作灵前观。

如何风雨妒,红紫同摧残。”

背景:以春日美景反衬物是人非的凄凉,“风雨妒”暗喻命运无常,呼应冯氏病逝的无奈。

其四

“昨在寒食后,为卿撤瑟时。

来年仲春晦,从礼初满期。

明月有圆缺,人生苦别离。

念两子孙幼,先汝泉下随。”

提及幼子早夭,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双重悲痛。

其五

“人生能几何,疏忽若朝露。

自知非金石,荣落讵委数。

翻然中路违,别我竟先去。

幽明从此隔,簟冷怯昏暮。”

感慨人生短暂,与亡妻阴阳两隔的孤独。

历史背景与评价

冯氏的地位:冯氏出身名门,是和珅的结发妻子,思想开明,支持和珅纳妾。她的去世使和珅失去情感支柱,其诗作也反映了他对早年贫寒生活中夫妻共患难的怀念。

和珅的深情:尽管和珅以贪腐闻名,但对冯氏始终尊重。冯氏病逝后,他不仅作诗悼念,还将其故居原样保留,禁止他人居住,足见其情之深。

诗作风格:和珅的悼亡诗语言直白,情感真挚,与他擅长的奉和乾隆诗风截然不同,展现了他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一面。

注:

和珅的《悼亡诗》完整版本收录于其诗集《嘉乐堂诗集》,但部分诗句在流传中存在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