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宋代铜钱的成分.docx
文件大小:12.9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16
总字数:约1.41千字
文档摘要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据考古研究发现,宋代钱币种类繁多,北宋的钱币主要有以下四种:铜钱为主,另有白银,铁钱以及改变历史的纸币“交子”。宋代钱币最大的特点就是年号和使用字体均很多,字体包含了篆书,隶属,楷书,行书和草书,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典范。

在北宋时期,铜钱是除四川等地以外主要流通的货币。铜钱种类十分多,且具有7大特点:

(1)年号钱基本固定下来。除宋太祖的乾德、开宝,太宗的雍熙、端拱,真宗的乾兴,宋仁宗的皇祐,其他皇帝都遵循了这个规律。

(2)宋代铜钱的字体使用丰富。除篆书,隶属,楷书,行书和草书之外,还有宋代发明的瘦金体、宋体和九叠篆。宋徽宗时期把瘦金体推向了艺术巅峰,小编最喜欢的一枚崇宁通宝就是使用瘦金体,艺术感十足。

(3)北宋时期对钱盛行。对钱始铸于仁宗天圣年号钱天圣元宝,钱文书体篆真成对。北宋对钱由两种字体组合配对,而篆书必具其一,有一篆一隶,或一篆一真,或一篆一行,组对严谨,书法优美,制作精整。北宋对钱,以钱文名称及形制相同为特征,是我国钱币史上一颗灿烂明珠,深受泉友(古钱币收藏者)的喜爱。对于古钱币爱好者来说,搜集一些标准对钱,颇有趣昧,其乐旡穷。

(4)铁钱的使用。从汉代到清代,都有铁钱的使用,但只有宋代的铁钱是作为常制货币,从始至终与政权更迭使用的。

(5)配料合理。据专家研究,宋代铜钱中铜、铅、锡之间的配比最为合理。

(6)存世的铜钱数量十分庞大,作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的古代王朝之一,宋代古钱币是收藏家必不可少的收藏种类。

(7)钱监多。由于宋代地域广阔,钱币发行量大,能够查到名字的铸钱监多达90多个,例如广宁永丰监、饶州永平监、建州丰国监和韶州永通监等等。

在明代以前,老百姓很少接触到白银,白银的支出多用于宫廷和官宦子弟。唐朝时,一两白银可兑换1000文(一贯)铜钱。而宋代,银两与铜钱的兑换很混乱,且每个地区兑换的金额都不一样,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也有480个为一贯,还有的以770个为一贯,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完全是笔糊涂账。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宋史职官志》记载:“每斗(米)折钱三十文”。我们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所以在北宋,白银使用的并不是特别多。

另外,宋代常与辽金发生战争,铜稀缺,而铸铁钱,但是65斤铁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一贯铜钱,因而携带和支付起来相当困难。尤其巴蜀地区,道路崎岖,因而私商开始发行纸质票证,俗称“交子”,这就是纸币的雏形。

北宋钱币的真假辨别,最容易混淆的北宋铜钱和铁钱之间的区分。辨别两者真假一个比较重要的依据是看氧化的颜色,铜钱氧化后主要是发绿色,而铁钱氧化后多为红褐色。再者,北宋铜钱出土量很大,绝大多数铜钱市场价值不高,因此造假的也少。只有极个别的宋代铜钱因数量极少,从而价格极高,如元丰重宝,元祐通宝背“陕”者篆书小平铜钱,皇宋九叠篆通宝等等,此类古钱币的稀有性使得市场中出现较多的仿制品,需要收藏者擦亮眼睛。除了多了解历史知识以外,还要保持一个良好的收藏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