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辑修改
关于传统节日日趋世俗化和商业化的研究
缘起
端午一直是民间防疫祛病、避瘟驱邪、祈求健康的节日,它更是精神
层面的节日,寄寓了人们平安和顺的美好心愿。可临近端午,人们
似乎只记得在这天吃粽子和关心放假了,超市、商店等开始提供粽子
供消费者购买,有些商家却也借此推出“与众不同”的粽子博取噱头。
端午节日趋世俗化和商业化,背后的文化底蕴正被慢慢淡忘。
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从最近几年的过节形式来看,传统节日的许多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习
俗和仪式活动等都逐渐被人们淡忘,有的已经趋于失传了,过节的氛
围的淡化是个不争的事实。本次研究想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保护传统节日的意义
第一是延续历史。我们常常说,我们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四大古文化当
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历史尤其是
传统文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断裂了。而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
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传统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欢迎下载,希望对您有帮助!
可编辑修改
第二是增加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中国人要有自己的语言和节日,而这
一切都是文化。而我们今天的传统文化能够起到这个作用。每一个民
族,都应该为自己的文化自豪,这种自豪感,永远是团结、凝聚、唤
起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最核心的东西。
相关概念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
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
“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传统节日,是从远古先民时
期发展而来,从这些传承至今的世俗民风节日里,清晰地记录着中华
民族的“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它承载着神话、传说、
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等众多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
世俗化:概括提炼一下席纳尔定义的六种含义,似可认为,世俗化
就是非神圣化,它意指一个漫长的社会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涉及两个
方面,一是社会的变化,即指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逐渐摆脱宗教之羁绊,
社会种种制度日益理性化,二是宗教本身的变化,即传统宗教不断调
节自身以适应社会世俗化。
商业化:商业化指的是以提供商品为手段,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行为。
研究假设
欢迎下载,希望对您有帮助!
可编辑修改
传统节日日趋世俗化和商业化
研究内容
一、传统节日的现状问题
1传统节日气氛淡化,趋于表面化,“抢”不过洋节。
每年一到圣诞节、情人节,商家的各种广告宣传活动就会铺天盖地,
圣诞树、圣诞晚会、苹果、圣诞帽、玫瑰花和巧克力等西方节日有关
的商品成为大街上的主角,连平安夜也会被大肆宣传,。可反观我国
传统节日,对于那些影响力比较大、流传性比较广的传统节日,如春
节、元宵节和清明节的起源、传说及习俗等,绝大多人生都能够做出
正确回答。但对于中元节、鬼节、地藏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呢?相信大
多数人不了解,更别提过这些节日了。即使过节,传统节日的部分形
式内容被保留下来,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丰富,节日的娱乐功效被人
们扩大,但其中包含的文化精髓往往被人们忽视,这不免增加了人
对传统节日的疏离感和陌生感。
我想大家对于韩国申遗端午节成功仍耿耿于怀,那为什么我们没提前
想到这一点,是自信端午节就是我们国家的,还是不够重视这个节日,
没这个意识?
2中国传统节日里的商业味越来越浓。
欢迎下载,希望对您有帮助!
可编辑修改
对于商家来说,假日经济是近年来最大的黄金增长点,各行各业纷纷
从攫取利润的角度,充分利用假日黄金周调动人们的消费热情:旅游
部门争取充分调动人们的旅游热情;商业部门争取充分调动人们的购
物热情;餐饮部门争取充分调动人们的吃喝热情。正常合理的的商业
活动能够推动节日形式的多元化,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是,一旦这种
商业活动不合理的话会危害百出:宾馆饭店的“年夜饭大PK”花样
百出,传统节日应有的饮食文化元素缺失;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成了
商家月饼大比拼的关键时机,一些商家卖过期月饼,使人们对节日食
品的信任度降低;清明节的祭奠仪式在商品化的社会里也变了味道,
令人眼花缭乱的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