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李白;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诗的国度,唐朝更是诗歌的鼎盛时期。古往今来,多少珠玑之言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沉淀,成为经典。其中李白的名字在这之中格外显眼。那铁杵磨成针的千古佳话,至今仍是众多学童的启蒙教材。做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除了会吟诵几句李白的诗词外,还会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了探索之旅!;我们想要研究的问题:;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做了什么?;为了更出色地完成任务,设计出赏心悦目的诗歌集,我们小组决定根据组员特长进行分工,使我们更有效率地开展活动。;我们的活动计划;我们的活动过程;请教老师;《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夜宿山寺》这首诗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一般认为它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想象瑰丽,夸张巧妙,活灵活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之感。;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
迄今为止,无论是研究者笔下的李白,还是活在一般人心中的李白,都不外乎此。其实自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这种定型化了的历史人物形象,增加了李白的传奇色彩,使后世骚人望尘趋拜。然而这种定型化了的诗仙形象,也使人们与李白产生了一种近乎膜拜者与偶像之间的距离,一种雾里看花、云中观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们循着诗人外化??的思想情感轨迹——诗歌,走入李白心灵的殿堂。
其实,李白的性格既有洒脱不群、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执著、深沉的一面。它的情感中感伤亦如影子一样与欢乐相随,诗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诗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满欢乐、飘逸洒脱的诗篇中,夹杂着失望的怅惘、焦虑的痛苦与孤独的感伤。无论是希世之叹,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对现实的抨击,其中往往寓藏着这种心态。有人认为:李白的诗豪中见悲,有极为深沉的悲感。这种认识从较深层次揭示出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以及流露于诗中的李白心态。
;我
喜
欢
的
诗;我眼中的李白:
李白有情有意,坦诚率真。他一生广交朋友,他的朋友中既有我们熟悉的汪伦,也有农民、船夫、矿工,当然也有贺知章、高适、孟浩然等文人墨客、社会名流,被誉为“诗仙”的他与被誉为“诗圣”的杜甫的交往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我眼中的李白:
李白胸怀远大,志向不凡,关心国事,关心民众。
他渴望建功立业,多次寻求政治出路,但屡遭挫折,最终也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晚年流落江南一带,最后在当涂病逝。
生活的沧桑丰富了李白的人生感悟,也丰富了他的诗歌内容。;
如果说唐诗是中国文学的顶峰,李白则是站在这个顶峰之上的巨人。有人这样评价:中国诗歌史上少了李白,中国的诗歌就少了一半的魅力。;图片信息来源:
早发白帝城源文件
独坐敬亭山
李白古诗背景图片libaigushibeijing...
背景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