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
基础篇
基础篇
一、情景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绵绵的春雨彻夜淅沥,清晨卖花声里透出淡雅的春意,写得形象而又深致。
(2)《临安春雨初霁》最能反映诗人孤寂心境及聊以自遣的是:“________,______”。
(3)《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消磨时光的生活状态。
【答案】(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3)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巷、作、晴、戏。
提高篇
提高篇
二、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2.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
B.颔联写诗人看破人生世相后的闲适心情,卧居小楼静听春雨,想象杏花连夜开放,颇惬意。
C.颈联表面上写诗人闲居小楼写字品茶消磨时光,实际表明自己不能建功立业的焦虑郁闷。
D.尾联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恐为其所化的意思,所以要早回家。
3.《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作于同一年,两首诗中都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答案】
2.B
3.表现重点:《书》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表现了报国之志难酬的悲愤和抑郁;《临》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诗歌风格:《书》严肃而激愤,沉郁顿挫,深沉蕴藉,而《临》具有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表达内心的忧愤。
【解析】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闲适心情”“颇惬意”错误,“小楼一夜听春雨”说明诗人一夜未眠,表达的应是他的郁闷之情。
故选B。
3.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作于同一年,两首诗中都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两首诗都写于陆游罢官六年后被重新启用到严州赴任,而皇帝并不想真正重用他之际。(皇帝召见他说:严陵山水盛处……可以赋咏自适)2、《书愤》兼有追怀往事和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全诗以“愤”为意脉,沉郁顿挫。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临安春雨初霁》借写江南春雨和书草的闲适生活,表达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牢骚。写得优美动人,富于情趣。颔联点出“诗眼”,也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尾联虽不像古人抱怨“素衣化为缁”,但这联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和无咎①韵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无咎:韩元吉,字无咎,南宋许昌人,与陆游关系甚好。陆游通判镇江时,韩无咎从江西来镇江探母,陆游与其交游两月。
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无咎韵”表明这首词是陆游与韩无咎的彼此唱和之作,写于韩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