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家》巴金的读后感400字.pdf
文件大小:148.76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17
总字数:约4.64千字
文档摘要

《家》巴金的读后感400字(精选7篇)

巴金作为现代著名作家,在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家》是《激

流》三部曲之一,也是这位文学大师的代表作,以爱情和婚姻为主线。以下是小编

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家》的读后感400字,仅供参考

《家》巴金的读后感400字篇1

今年长假,我把巴金老先生着名的《激流三部曲》中的《家》给读完了,这本书写

的是辛亥革命后一个大家庭的兴亡盛衰。

在这本书里刻画了很多人物,其中既有倔强守旧的高老太爷、胆小混事的五老爷克

定这些支持封建旧制度的人,又有像觉民、觉慧和琴这样具有叛逆思想的新青年。

这部书重点描写了觉民和觉慧的大哥觉新,他虽然对封建制度很不满,但处于高家

的长房长孙的身份,心中很矛盾。在书中第四章描述了一个细节,当祖父(高老太

爷)和觉慧刚吵完架,觉新就过去和觉慧说:“当祖父骂你的时候,你不要和他去

争辩。你只需要在他骂完的时候说声“是”就行了。”觉慧就是从这件事知道了觉

新的软弱。但是我觉得觉新并不是真正的软弱,而是处于新旧思想的激烈斗争中,

他不知道是该一切听祖父的,还是听兄弟的,所以处于矛盾中。

我觉得在现在社会中,也有像高老太爷的人,他们用老眼光看世界,拒绝用新办法

来解决问题,随意支配自己手中的权力,对社会造成了危害。也有像五老爷克定的

那种青年,他们因社会压力太大而自甘堕落,整天沉迷于网络,逃避社会责任。

这个世界一直都在变化、都在进步,而且一刻都不曾停止。我们应该向觉民、觉慧

兄弟们学习,不要用老眼光来看社会,要用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眼光来重新看这个

世界。

《家》巴金的读后感400字篇2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

代的觉醒忽然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史的里程碑。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

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

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

的。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

切。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而后他与妻子瑞钰成了亲。祖

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这

事对觉新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

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死。然而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他

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

小说中的另一个典型角色觉慧,觉新的弟弟,却有着与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

说典型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积极参加了学生联合会

组织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动,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在婚姻问题,他敢于冲破封建等

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

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

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

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

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

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家》巴金的读后感400字篇3

最近正在看一篇长篇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虽然暂时

只看完《家》这篇,发现巴金老爷爷对其中的人物刻画可谓是活灵活现、惟妙惟

肖,让我铭记于心。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爷爷不愧为伟大的作家。

现在正在读第二本,当我读完第一本《家》后,给我的感觉真可谓身临其境,巴金

老爷爷透过对一个大家庭的描写折射出对旧社会旧制度的厌恶与憎恨,痛斥了人与

人在交往中黑暗、违心和奉承,通过三兄弟间性格的不同和对未来社会的不同看法

进行了层层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让人眼前一亮。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赏的是老三觉慧

他是一个对前途未来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的相信旧社会一定会过去,旧制度一定会

被舍弃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和老大觉新的性格刚好背道而

驰,就像两条平行线不可能有任何交叉点一样,也就注定着他们走的是截然不同的

路,老大觉新的性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懦弱到极点的那种人,在以前就称他

为“无抵抗主义”,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导致他身边最亲的人死的死,走的

走。虽然他感到无比的痛苦,但这种痛苦却并没有让他改变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

想有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