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异构同效:差异性乡村如何走向优绩——基于四川3个“明星村”的嵌入性案例研究.pdf
文件大小:10.49 M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3-08
总字数:约2.75万字
文档摘要

地方治理研究2025年第1期乡村治理

温雪梅,代佳欣.异构同效:差异性乡村如何走向优绩:基于四川3个“明星村”的嵌人性案例研究

[J].地方治理研究,2025(1):51-64.

异构同效:差异性乡村如何走向优绩

基于四川3个“明星村”的嵌入性案例研究

温雪梅,代佳欣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探寻优绩村社发展治理的规律。基于对四川省彭州市G镇3

个“明星村”发展治理的历时性观察,运用嵌入式案例分析法,展示了在相同制度环境下的差异化

结构性要素与策略行为过程,阐释了二者之间的互构关系与行动逻辑。研究发现:空间地理位

置、自然条件和资源票赋等结构性要素会钳制基层治理单元的主体行动能力与策略选择;而关键

行动能够反过来重塑差异性乡村治理发展的结构要素,实现内外部绩效产出,其中,关键策略行

动发挥结构与绩效间的中介传导机制作用存在双重逻辑,即注意力吸引逻辑和社会再组织化逻

辑。基层治理单元通过能动性的“结构一行动”动态互构进而达成异构同效的结果,这反映出“试

点一推广”的基层优绩逻辑与乡村发展多样性之间的张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关键策略行动;注意力吸引;社会再组织化;“结构一行动”;“试

点一推广”;异构同效

中图分类号:D638文献标志码:A

一、问题的提出

2023年4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

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就中国广衰的乡村地区而言,贫穷的原因大同小异,致富的路径却

千差万别。如何在乡村发展的多样化路径中挖掘其隐藏逻辑,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度

破解城乡二元发展关系的题中要义。

学界普遍认为乡村发展倚赖内外两方面的力量:内部要素主要包括资源赋、村庄精英和村

收稿日期:2024-10-17

作者简介:温雪梅(1992一),女,四川资阳人,毕业于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

理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城乡基层治理研究;代佳欣(1991一),女,四川宜宾人,毕业

于四川大学,管理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公共服务可及

性与基层治理研究。

51

地方治理研究2025年第1期

庄合作制度[1-3];外部要素则是指乡村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捕获到的外部机遇,其既受市场“无形之

手”影响,也受政府“有形之手”影响。税费改革后,国家与乡村关系已从资源提取转向资源下乡,

纵向财政资金下放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变量,特别是专项化、项目化的财政转移支付4]。政

府权力高度介入乡村发展进而孵化了许多“明星村”,因此,基于上级政府“发包”“打包”,与之相

对应,乡村“抓包“跑项目就成为其发展的主要行动策略[5]。

不少研究认为资源下乡过程中乡村发展优绩的原因是承接上级公共项目。基于此,一些文

献从政府主体视角出发,将资源下乡和项目进村视为政府的主体性行为,而村庄被简化为被动接

受单元。这似乎意味着,只要争取到上级政府的纵向项目资源就能实现乡村良好发展。但是,实

践中越来越多的纵向项目进村后却出现停滞、烂尾或效果打折扣等负面结果,甚至导致村集体债

台高筑、村社内部矛盾丛生等问题。鉴于此,单纯从项目制或行政组织视角思考乡村发展优绩的

逻辑受到挑战[6-7,有必要从乡村主体性角度展开分析。

2020一2023年间,本研究团队对四川彭州市(该市为县级市)G镇的乡村社区治理发展实践

进行了跟踪调研。调研发现,G镇下辖的3个基础条件差异明显的“明星村”,在近3年陆续获得

了良好的发展治理绩效。按照一般逻辑推断,不同结构会产生不同的组织绩效。然而,G镇的实

践经验却显示,差异化结构能够实现相似水平的组织绩效。田野经验与理论预设的背离,需要研

究者通过对鲜活案例的细致观察和梳理呈现,找出其中的中间发生机制,提出更有说服力的理论

解释,而非长久陷人项目制的单维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