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说课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说课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和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决定性阶段,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意义。
2.增强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分析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
3.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使命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略部署,把握解放战争各个阶段的主要战役和战略决战。
②分析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战略和政治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对战争胜利的影响。
③认识解放战争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2.教学难点,
①解放战争战略部署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如何将战略与战术相结合,实现战争的胜利。
②解放战争中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③学生对解放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如何将这些事件和人物放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分析。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照片、战役地图、历史纪录片片段等。
3.教学辅助工具:准备教学PPT,包括课堂讲解内容、重点难点提示、相关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等。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准备实验操作台或投影仪,以便展示多媒体资源。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发布预习任务,设计预习问题,监控预习进度。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思考预习问题,提交预习成果。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信息技术手段。
举例: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预习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略部署,设计问题如“解放战争中有哪些重要的战役?这些战役对战争的胜利有何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导入新课,讲解知识点,组织课堂活动,解答疑问。
学生活动:听讲并思考,参与课堂活动,提问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
举例:教师通过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照片,导入新课,随后讲解三大战役的战略意义,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战役中的关键决策。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提供拓展资源,反馈作业情况。
学生活动:完成作业,拓展学习,反思总结。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反思总结法。
举例:教师布置学生撰写解放战争时期某位将领的传记,提供相关历史资料网站供学生查阅,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战争决策过程。
知识点梳理
1.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
-国共两党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对立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主张与国民党的内战政策
2.解放战争的战略部署
-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战略追击: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3.解放战争中的重大战役
-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改变国共力量对比
-淮海战役: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加速了国民党的覆灭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4.解放战争的政治策略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政策
-和平解放北平的策略
-宽待战犯,争取国民党军队起义的政策
5.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实现了全国解放
-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6.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人物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周恩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刘伯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陈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