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国殇》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21.47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2-09
总字数:约1.5千字
文档摘要

课题:国殇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其人其事及其诗的影响,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容;

2、体会诗歌深沉而激昂的思想情感;

3、感受诗中死而不已的执着精神,弘扬诗中所歌颂的爱国主义、牺牲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诗中描绘的场面,体会英雄形象及精神;

难点:通过本诗感受诗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每当端午时节,我们会想起一位爱国诗人——屈原,想起他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寂寞,想到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执着。今天,让我们通过他的《国殇》来感受他那颗深沉而痛苦、抑郁又激昂的灵魂。

二、整体感知

1、知人论世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2、文学知识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常用香草美人象征美德、才华、明君等,这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

《楚辞》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而成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屈原作品为主,如《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还收录了宋玉、淮南小山等人的作品。《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后人将其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3、解题

《国殇》选自《九歌》,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一篇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

殇:①未成年而死者;②为国家牺牲的将士。

国殇:指死于国事。这是追悼阵亡将士的祭歌。

4、写作背景

《国殇》不仅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血泪交并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赞歌。

5、播放音频,梳理生字词

三、赏析内容

1、第一层

(1)分析“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被:同“披”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

车错毂:指双方战车的轮子互相交错。

写了楚军装备精良,奔赴战场,和敌人殊死战斗。

(2)分析“旌蔽日兮敌若云……援玉枹兮击鸣鼓。”

霾:同“埋”,陷没矢交坠:两军对射的箭纷纷坠落在阵地上

凌:侵犯躐:践踏殪:倒地而死絷:绊住援:拿、握

“敌若云”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写了敌人的强大,反衬楚国将士的英勇无畏;描绘战场惨烈气氛,增强全诗悲壮色彩

(3)分析“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坠:“怼”,怨恨严:残酷写了为国捐躯

(4)小结:描写了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塑造了楚军将士的悲壮形象。——叙

2、第二层

(1)分析“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反:同“返”忽:辽阔渺茫的样子超远:遥远

写了战士义无反顾的英雄形象

(2)分析“带长剑兮挟秦弓……终刚强兮不可凌。”

挟:握着惩:悔恨诚:诚然、确实终:始终

(3)分析“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神以灵:精神永不泯灭鬼雄:鬼中的豪杰

该句是写实,也是祝祷;是对死者的颂扬,也是对生者的激励;全诗激昂慷慨、悲愤壮烈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4)小结:深切悼念阵亡将士,高度赞颂他们的爱国精神。——赞

四、课文小结

通过对激烈悲壮的战斗场面的描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和精神,表达了对烈士的深切悼念,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