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第二册
考点26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及经济政策
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排查基础知识
2细讲核心考点
内容索引
3精练真题新题
排查基础知识
朝代
概况
秦代
商品买卖明码标价;出售产品的人,收受金钱时必须当面把钱投入陶制容钱器之中
汉代
集中贸易的“”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与住宅区的“坊”分开;长安正式的“市”有九处
南北朝
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
一、“市”在历代的发展——(d)
市
草市
唐代
①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②唐代“”比较繁荣
宋代
①“市”,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分散于宅屋(坊)间,有的街道上形成比较繁华的商业街;原先不允许设“市”的城郊也出现了“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东京的夜市直到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②“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明清
都市商业区相当繁华
夜市
微点拨正确理解“市”“草市”“夜市”的区别
(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2)“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
二、“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形成与发展: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此后历代都推行。
3.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统治。
4.表现
(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管理制度,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政治上)限制商人政治权力,堵仕途之路;(经济上)“重租税以困辱之”,发展官营工商业;(生活上)对其穿衣、建房、乘车方面都有歧视性规定。
5.影响
(1)积极: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2)消极: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三、“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原因: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________是这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
3.表现
(1)明朝建立“朝贡”贸易体制,禁阻民间出洋贸易。
(2)清朝继承并发展了闭关锁国政策,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乾隆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4.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自然经济
细讲核心考点
1.汉唐时期对“市”进行严格时空限制
(1)汉代
史料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
论从史出带“宫”字的建筑数量及空间布局表明城市以政治功能为主。“东市”“西市”集中分布,表明城市对商业贸易活动有严格空间限制。
主题一市、货币、经济格局的关联
史料实证
(2)唐代
史料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摘自《唐六典》
论从史出空间限制严格;时间限控明确,表明政府对商业活动管理严格。
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论从史出城市商业功能凸显;商业活动时空限制被打破;对商业活动限制放宽。
东京有皇城(又称宫城、大内)、内城、外城三重城墙,皇城是皇帝的议事殿阁和寝宫所在地。
2.宋代对商业控制放松
史料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
北宋东京城平面图
3.明代工商业区域性发展明显
史料富室之称雄者,①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②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
论从史出①工商业区域特色明显,出现许多区域性商人群体。②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性经营理念和区域商业文化。
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八个趋势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时空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