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pdf
文件大小:274.39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3-17
总字数:约5.54千字
文档摘要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3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任云丽任颖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主要通过培育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优秀传

统品质,进一步推进全面素质教育,从而培育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然而,在科技进步以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和认识淡泊。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培

育自身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培育责任感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缺失的现状

以及加强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培育的可行性策略几方面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责任感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003-02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延续时间最久的,在历史长河活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变得容易浮躁、迷茫和急功近利,

中积淀了属于自己特色的文化,代代传承,成为一个国家他们虽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情感层面认同度高,但对其

的灵魂、民族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内容的认知依然相对浅显。[2]在校大学生也面临着即将到

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四个自信”就包含文化自信。来的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受到

文化自信需要大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高度认可,并且在了约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仅停留在中学时代。加之互联

历史发展的任何时期都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此,在当网上传播的不当言论,会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

代大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偏差,甚至产生误解,并开始怀疑和质疑传统文化所倡导

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理念。对中华经典故事知之甚少。传统文化包含的优良

全面地发展。道德精神,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难以付诸行动。

一、大学生缺乏责任感的原因二、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培育的原则和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缺乏途径

高等教育是大学生继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之后继(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培育的原则

续及深入了解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然而,在当今的引导性原则。在高校讲授传统文化,面向的群体仍是

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中,为了追求优质的专业人才的输出,学生。这需要学术扎实、专门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适

除了文学等研究汉语言类的专业外,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比时、合理地加以引导,把传统文化作为丰富学生人文知识

例远远高于人文教育,比较轻视传统文化课程,大学语文和引导大学生思想品德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工具。

这一基础的人文课程也较少出现在必选课行列之内。[1]作扬弃性原则。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一

为选修课,大学生认为大学语文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课程,定的局限性,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也需要取其

容易得到学分。真正喜欢传统文化的学生占比较小。这样精华弃其糟粕。

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学生文渗透性原则。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会被所处的环境影

化素养的提升。响,高校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长此以往,

(二)家庭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行为能得到端正,